膏桐,學名麻瘋樹(Jatropha curcas L.)又名小桐子(籽)、小油桐、臭油桐,綠玉樹、亮桐,為大戟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它為喜光陽性植物,因其根系粗壯發達,具有較強的耐乾旱瘠薄能力的油料作物,又因枝、乾、根近肉質,組織鬆軟,含水份、漿汁多、有毒性而又不易燃燒和抗病蟲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膏桐
- 拉丁學名:JatrophacurcasL
- 別稱:老胖果、小桐子、麻瘋樹、黑皂樹、木花生、油蘆子、亮桐、臭梧桐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金虎尾目
- 科:大戟科
- 屬:麻風樹屬
- 種:麻風樹
- 分布區域: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熱帶為多
形態特徵,生長規律,分布情況,栽植技術,管理,病蟲害防治,主要價值,採收與貯藏,
形態特徵
膏桐高2-5(7)m,分枝多。小枝嫩綠色,肥壯,莖中空。葉卵圓形,全緣或3裂,長寬約7~16cm,先端尖,基部心形,兩面無毛,基出掌狀脈5~7,側脈3~6對;葉柄長3~18cm,聚傘花序3~6mm,雄花黃綠色,花梗長4~5mm,萼片長圓形,長3~5mm,花瓣寬橢圓形,長約6mm,花約圓形;雌花的花梗長約5mm,萼片及花瓣同雄花,子房卵圓形,無毛,3室,每室1胚珠。蒴果球形,徑2~3cm,室背開裂。種子長橢圓形,黑色,長約1.5mm。花期5~6月,果期9~10月。膏桐4-5月抽梢展葉,12-1月落葉。多數地區花期5~6月,果期9~10月。在熱帶地區,一年開花結實二次:第一次4-5月開花,7-8月果熟;第二次7-8月開花,11-12月果熟。以第一次產量為主,約占75%。膏桐種子黑色,有毒,重0.55-0.75g。1kg中,大約有1300-1800粒種籽。小桐子單果重3.6克~4.0克,每果一般有種子3枚,有少數是1~2枚,種子重量占果重的55-65%。
生長規律
膏桐喜光,喜暖熱氣候,耐乾旱瘠薄,在石礫質土、粗骨土、石灰岩裸地均能生長。在土層深厚、疏鬆的沖積土、坡積土(石礫含量常高達60%以上)上生長健旺,結實多。而在土壤粘重、板結、土層薄的土地上生長不良,結實少。農戶常種植於溝邊路旁、房屋前後和田邊地角作為四旁樹和綠籬,這些地方的膏桐生長良好,結果多,主要原因可能是肥水豐富、光線充足。
分布情況
膏桐原產熱帶美洲,現廣泛分布於世界熱帶地區。中國分布於雲南、四川、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以雲南最多,四川次之。在雲南廣泛分布於全省熱區,以乾熱河谷區最為常見,是乾熱河谷最為適宜的造林樹種。在雲南省紅河、楚雄、臨滄、大理、麗江、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分布較為廣泛。
栽植技術
林地清理
宜林地、無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應進行林地清理。考慮便宜經營管理,宜採用沿等高線帶狀清除,頻寬80cm範圍內清除雜草和灌木。
造林
密度110-167株/畝,株行距2×3m或2×2m;配置方式“品”字型。
整地
緩坡、土層深厚地段沿等高線帶狀整地,台面寬80cm,並按株行距打塘,穴規格40×40×40cm,貧瘠土地,宜採用60×60×50cm大塘;陡坡和地形破碎的地段採用穴狀(魚鱗坑)整地,穴規格60×60×50cm。整地時間為造林上一年的秋末冬初,即10月份開始,最遲不能超過造林當年的二月底。使整地的土壤有3至6個月的陽光暴曬,有利於土壤充分熟化,增加有機質含量,同時通過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殺滅土壤中的有害病菌,有利於苗木的正常生長。
回填土及施基肥
回填土一般在雨季來臨前一個月完成。回填時應先回表土,施肥,每穴(塘)放入0.3-0.5kg普鈣或複合肥,再回心土攪拌均勻。最後填土至滿。回填土要呈魚脊樑形,有利於蓄水保水。
栽植方式
全部採用植苗造林。四旁及零星種植且水源條件好的地區,可用扦插造林。
栽植時間
5-8月雨季到來時造林;2年生苗,可採用冬季截桿造林。
栽植方法
(植苗)穴植法,穴的大小與苗木根系大小相適宜,植苗時把苗木放入穴的中心扶正,並使苗根展開,當填土到三分之二左右,把苗木向上略提,一則使苗根向下;二則使苗木達到栽植所要求的深度,使土壤緊實。填土到穴滿,再緊實土壤,最後在植穴表面覆一層鬆土以防土壤水分蒸發。植苗深度一般比原土印深2-3cm。用截桿苗造林,為抗旱宜深埋少露。乾熱河谷地區,苗莖10cm周圍用山草覆蓋,防止高溫灼傷。
撫育管理及管護
造林後前3年要做好鬆土、除草、施肥,每年2次,5-6月和8-9月。並適時灌溉和修剪。坡度小於15°造林地,還可以試種實行林糧間種,以耕代撫。同時做好護林防火、病蟲害防治、防止日灼、牲畜危害等工作。
管理
整形修剪
斷頂:栽植第一年,當膏桐長到40-50cm高度時,就應該把樹尖剪去,促使長出新的枝椏,第二年初,再把所有的枝椏頂端剪去,誘發當年長出更多枝椏。修枝:修剪枝條,以保證樹枝生長不超過60-70cm,樹形修剪成傘形。
土壤管理
雜草與膏桐競爭吸取營養物、水和空間,同時給害蟲、病害庇護媒介。膏桐種植基地應保持無草狀況。對台地、緩坡地及退耕還林地,可採取膏桐與其他經濟作物混種的方式,以耕代撫;對山地應適時對塘周圍進行鬆土除草,並保持塘面外高內低,以起到保水保肥作用。第一次在5-6月,雨季來臨,氣溫較高,雜草生長旺盛。剷除雜草,可以減少土壤肥料、水分的損失。第二次在8-9月,除清除雜草外,還要疏土,以利果實採收和病蟲害防治。第三次在11-12月,進入旱季,絕大部分雜草已結實。除草鬆土可以保水抗旱,把中耕時除去的雜草覆蓋於樹塘內。
水肥管理
正確施肥是保證膏桐優質、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之一。肥料施用適當與否,直接影響膏桐生長和結實。膏桐從栽植到衰老,均植根於同一片土地上,每年生長、開花、結果,都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營養物質。施肥就是及時補充土壤中各種元素,為膏桐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條件。施肥宜在雨季或採收果實後進行。
施肥方法以環狀溝施為主,在樹冠投影範圍的外緣挖寬、深10cm的環狀溝,施入肥料,然後覆土。並注意保護根系。環狀溝的位置應隨樹冠擴大情況而逐年向外移動。施肥時間、種類及數量如下表。
單位:kg/株
樹齡(年) | 種類及含量 | 5月 | 8月 | 11月 |
1 | N:P:K(15:15:15) | 0.35 | 0.15 | 0.10 |
2 | N:P:K(12:12:17) | 0.70 | 0.30 | 0.20 |
3 | N:P:K(12:12:17) | 1.40 | 0.60 | 0.40 |
4 | N:P:K(12:12:17) | 1.70 | 0.80 | 0.50 |
5年以上 | N:P:K(12:12:17) | 2.10 | 0.90 | 0.60 |
灌溉與排水
灌水時期及作用:
- 發芽前後到開花期:此時土壤中如有充足的水分,可以加強新梢的生長,加大葉面積,增強光合作用,並使開花和座果正常,為當年豐產打下基礎。春季雲南為乾旱地區,此期充分灌水,更為重要。
- 新梢生長和幼果膨大期:此時果樹的生理機能最旺盛,如水分不足,則葉片奪去幼果的水分,使幼果皺縮而脫落;葉片還從根組織內奪取水分,從而導致生長減弱,產量顯著下降。
- 果實迅速膨大期:此時灌水,不但可以滿足果實肥大對水分的要求,同時可以促進花芽健壯分化,從而達到提高產量的同時,又形成大量花芽,為連年豐產創造條件。
- 采果後及休眠期:此時灌水結合施肥,有利益恢復樹勢,並促進花芽分化。
灌水量:
1次灌透,深厚的土壤,1次需浸濕土層1m以上;淺薄土壤,亦應浸濕0.8-1m。
灌水量的確定,可安置張力計,自動控制。
灌水方法:
以滴灌為主,其次是穴灌、噴灌。
排水:
對地勢平整的基地,應做好排水系統的布置,在雨季發現土壤過濕、積水時應及時排水。
病蟲害防治
膏桐枝、乾、根近肉質,組織鬆軟,含水分、漿汁多、不易燃燒,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發現的病蟲害種類少。病蟲害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發現應及時確診,制定防治措施。
主要價值
膏桐種子含油率一般在20-40%之間,為不幹性油,可用於生產生物柴油,生產的生物柴油流動性好,與柴油的摻合性強,且長時間不分離,適用於各種柴油發動機。膏桐樹綜合開發的產品還有生物農藥、生物醫藥、活性碳、飼用蛋白粉、有機複合肥等。
採收與貯藏
膏桐8-9月當大部分蒴果呈乾燥狀,少數已開裂時,用採種刀從樹上帶果柄採摘。採集的果實不宜在日光下曝曬,應按果實成熟程度,分別攤放於通風乾燥的室內,待果實全部開裂後,剝離種子即可。用於榨油供工業用的種子,宜置日光下曝曬,將種子的含水量降至13%以下。用於播種育苗的種子不能脫水、忌曬。貯藏或運輸較為方便,常溫下室內貯藏可達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