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葉蹄蓋蕨

腺葉蹄蓋蕨

腺葉蹄蓋蕨(學名:Athyrium supraspinescens C. Chr),根狀莖短,直立;葉簇生。葉柄長10-20厘米,向上禾稈色,光滑;葉片近三角狀披針形,羽片12-15對,下部的對生,向上的互生,平展或略斜展,葉脈兩面可見;葉軸和羽軸禾稈色,葉乾後紙質,褐綠色。孢子囊群大,卵形或近圓形,囊群蓋小,長圓形,褐色,膜質。特產於雲南。生常綠闊葉林下陰濕處,海拔2400-28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腺葉蹄蓋蕨
  • 拉丁學名:Athyrium supraspinescens C. Chr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亞綱:薄囊蕨亞綱
  • :真蕨目
  • :蹄蓋蕨科
  • :蹄蓋蕨屬
  • :腺葉蹄蓋蕨
  • 命名者及年代:C. Chr,1931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直立,先端密被深褐色、鑽狀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達(20-)30(-40)厘米;葉柄長10-20厘米,直徑1.5-2毫米,基部黑褐色,疏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禾稈色,光滑;葉片近三角狀披針形,長8-12厘米,寬4-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不變狹,二回羽狀(或一回羽狀,羽片羽狀半裂);羽片12-15對,下部的對生,向上的互生,平展或略斜展,無柄(或下部的有短柄),基部一對披針形或略成鐮刀狀,長3-4厘米,寬9-13毫米,漸尖頭,基部圓截形,上側緊靠葉軸,一回羽狀;小羽片8-10對,基部一對生,向上的互生,斜展,基部一對較大,長方形,長5-6毫米,寬約3毫米,圓截頭,有鈍圓齒牙,基部楔形,與羽軸合生,兩側邊緣有長尖鋸齒;向上各對小羽片均與基部一對同形而逐漸變小,並以基部下側下延的極狹翅彼此相連;向上的各對羽片與基部一對同形而逐漸變小,基部不對稱,上側耳狀凸起,下側楔形。葉脈兩面可見,在小羽片上為羽狀,側脈4對左右,斜向上,單一;葉軸和羽軸禾稈色,上面沿溝兩側邊上有針狀軟刺,下面光滑。葉乾後紙質,褐綠色,兩面(尤其是上面)被光亮的腺毛。孢子囊群大,卵形或近圓形,每小羽片1-3對,生於上側小脈下部,靠近主脈;囊群蓋小,長圓形,褐色,膜質,最後脫落。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400-28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陰濕處。

分布範圍

特產於雲南(元陽、新平、景東、騰衝、貢山)。模式標本采自騰衝以東瑞麗江-怒江分水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