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腺毛長蒴苣苔
- 二名法:Didymocarpus glandulosu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唇形目
- 科:苦苣苔科
- 屬:長蒴苣苔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變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水平生長,長約3.5厘米,粗約1厘米。莖高10-27厘米,粗2-3.5毫米,被貼伏短柔毛(毛長0.3-1毫米),不分枝,有3-5節。葉對生,同一對葉不等大;葉片草質,兩側稍不對稱,橢圓形、菱狀卵形或狹卵形,長4-14.5厘米,寬2.5-7.6厘米,頂端微尖,基部斜寬楔形,邊緣基部以上有多數小牙齒,有時上部有粗牙齒,上面被短柔毛,下面沿脈密被短柔毛,側脈每側8-11條;葉柄長0.2-5厘米。聚傘花序生莖頂葉腋,3-4回分枝,有5-12花;花序梗纖細,長3.2-4厘米,與花梗均疏被短腺毛;苞片對生,寬卵形,長約3毫米,無毛;花梗長3-10毫米。花萼無毛,5裂達基部,裂片披針形,長約2.6毫米,寬1毫米,頂端鈍,有不明顯3脈。花冠紫紅色,長約2厘米,無毛;筒近筒狀,長約1.2厘米,口部直徑約3毫米;上唇長2.5毫米,寬約3毫米,2深裂,下唇長約7毫米,3淺裂,裂片近圓形或圓卵形。雄蕊2,無毛,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8毫米處,長約3.5毫米,花葯長圓形,長1.8毫米;退化雄蕊2,著生於距花冠基部4.5毫米處,線形,長1.5毫米。花盤環狀,高1毫米。雌蕊長約11毫米,無毛,子房線形,長約9毫米,寬1毫米,柱頭截形。蒴果線形,長1.6-2.6厘米,寬約1.2毫米,無毛。種子狹橢圓形,長約0.4毫米。花期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1500米的山谷溪邊林中。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東南部(文山、硯山、屏邊)和四川西南部(馬邊)。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屏邊。
變種
毛藥長蒴苣苔(植物研究)(變種)
D. glandulosus var. lasiantherus (W. T. Wang) W. T. Wang in Acta Bot. Yunnan. 6 (1) : 16. 1984. ——D. silvarum W. W. Smith var. lasiansherus W. T. Wang in Bull. Bot. Res. 2 (4) :41. 1982.
與腺毛長蒴苣苔的區別:花葯被短柔毛。與短萼長蒴苣苔的區別:莖上的毛長0.5-1毫米;花冠較大,長約2.2厘米。
產四川南部(雷波、敘永、合江、綦江)、西部(青神)及北部(平武)。生於山谷溪邊石上或林邊幾,海拔450-13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敘永。
2c.短萼長蒴苣苔(植物研究)(變種)圖版115:3-4
D. glandulosus var. minor (W. T. Wang) W. T. Wang in Acta Bot. Yunnan.6 (1) : 17. 1984. ——D. silvarum W. W. Smith var. minor W. T. Wang in Bull. Bot. Res. 2(3) : 130. 1982.
與腺毛長蒴苣苔的區別;莖上的毛較短,長0.1-0.2毫米;花葯被短柔毛;花冠較小,長約1.6厘米。
產廣西西北部(凌雲)及北部(融水)。生於山谷林中石上,海拔800-1000米。模式標本采自廣西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