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計算機體層掃描

腹部計算機體層掃描

腹部計算機體層掃描即腹部CT,是指利用CT對腹部進行掃描的檢查,旨在了解腹腔臟器有無感染性疾病,如炎症、結核、膿腫等;有無占位,如良、惡性腫瘤,轉移性腫瘤等;有無畸形、結石、梗阻、穿孔、積液等。此檢查無痛、非侵入性、簡單快捷、性價比高,是腹部病變定位及定性診斷的最優方法,在腹部疾病的套用日益廣泛。腹部計算機體層掃描包括CT平掃和增強掃描,根據具體臨床情況可做CT雙期或多期增強掃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腹部計算機體層掃描
  • 臨床意義:了解腹腔臟器有無感染性疾病
適應證,禁忌證,檢查過程,臨床意義,

適應證

1.診斷肝、膽、胰、脾、腹膜腔、腹膜後間隙及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尤其是占位性、炎症性和外傷性病變等。
2.判定胃腸病變向腔外侵犯及鄰近和遠處轉移等。
3.引導穿刺活檢及引流置管等介入性操作。

禁忌證

1.掃描體位相關:生命體徵不穩定,不能搬動或平臥者。
2.放射線相關:孕婦、兒童慎用,嬰幼兒一般不用。
3.造影劑相關:碘造影劑過敏、嚴重肝腎功能損害或重症甲狀腺疾患者。

檢查過程

在檢查前患者通常需要口服2%含碘對比劑的水溶液,其目的一是讓對比劑充盈整個腸腔,以減少腸腔積氣在X線作用下所產生的偽影,避免因偽影而影響診斷效果;二是將腸道充盈後便於對疾病進行鑑別診斷,以提高診斷的正確率。
1.平掃CT
主要用於顯示腹部結構的基本信息,一般用橫斷面掃描。掃描過程中患者應制動,不合作者可予鎮靜劑。掃描前患者應練習屏氣,避免因呼吸運動產生偽影。掃描前口服或經鼻胃管給予足量造影劑,以提高CT對胃腸道結構的評估。根據造影劑CT值不同可分為陰性和陽性兩種,前者對十二指腸壺腹部的觀察較好,有助於顯示炎症性腸病者腸壁的異常強化和增厚,且不影響三維重建時對血管結構的顯示;後者有利於顯示低密度的充盈缺損、腸壁增厚及胃腸道穿孔等。
2.增強CT
血管內注射造影劑再行掃描的方法,多為經靜脈注入水溶性有機碘劑,旨在提高病變組織同正常組織的密度差,顯示平掃未被顯示或顯示不清的病變,通過病變有無強化及強化類型判斷病變性質。根據注射造影劑後掃描方法的不同分為常規增強掃描、動態增強掃描、延遲增強掃描、雙期或多期增強掃描等方式。
3.特殊掃描
(1)薄層掃描:層厚<5mm,可減少部分容積效應,更好顯示病變細節,一般用於檢查較小的病灶或組織器官,或需三維重建等後處理者。
(2)CT灌注成像:常規CT增強掃描的基礎上,結合快速掃描技術和先進的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成像方法。可反映組織的血管化程度及血流灌注情況,提供常規CT不能獲得的血流動力學信息,屬功能成像的範疇。

臨床意義

1.肝臟:平掃CT對診斷脂肪肝、血色病、肝臟出血及鈣化等病變不可缺少。增強CT可增加正常肝組織與病灶問的密度差,更清楚地顯示平掃不被發現或可疑的病灶,判斷病灶的血供情況,幫助鑑別病灶的性質,顯示肝內血管解剖。
2.膽管系統:平掃CT可清晰顯示多數含鈣結石和固醇類結石,色素結石、泥沙樣結石、膽汁結晶等與膽汁密度差較小,CT難以顯示。增強CT多期掃描可發現膽管系統原發腫瘤,並依據腫瘤強化方式及其演變特點進行鑑別診斷。
3.胰腺:平掃及增強CT可作為胰腺疾病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對胰腺腫瘤的分期和手術可切除性判斷的準確性較高。增強CT利於顯示膽總管、胰管,薄層掃描可檢出尚未造成胰腺形態異常的胰內小病灶,顯示胰腺腫瘤與胰周血管的關係,CT血管成像可準確判斷胰周動脈、靜脈血管狀態,CT掃描及三維重建可清晰顯示胰腺疾病在胰周和腹膜後間隙的擴散,全面反映腹腔內和腹膜後的淋巴結腫大、肝脾情況、腹膜網膜和系膜狀態。
4.脾臟:薄層和多期增強掃描有利於顯示各類小病灶,了解病變有無鈣化。CT檢查可確定病變的存在和範圍,結合臨床及其他輔助性檢查,明確病變可能的性質。
5.消化道:CT檢查可顯示鋇劑造影不能觀察到的消化道管壁本身的改變、管腔外異常及周圍器官結構的繼發性改變,如腹膜、血管、淋巴結、實性器官、腹水等,在評價消化道腫瘤分期、炎症性腸病、消化道急腹症、腸系膜病變等方面提供更多信息。結合鋇劑造影檢查,可實現對消化道疾病,特別是腫瘤性病變的早期診斷、功能評價、臨床分期和預後評估。CT仿真內鏡檢查可清晰顯示消化道黏膜直徑>5mm的息肉性病變,其敏感性及準確性已接近內鏡檢查,在結直腸病變的早期篩查方面套用較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