腑臟學說

腑臟學說

統稱“五臟”在中醫學上,髒,包括心、肝、脾、肺、腎,腑,包括胃、大腸、小腸、膀胱、膽、三焦,統稱“六腑”。兩部分合稱“腑臟”。

這一學說的核心是“髒象之說”,即認為五臟六腑長在體內,但其形象和功能卻表現於外。其實這種認識缺少解剖學的依據,如中醫對五臟功能的描述,因沒有重量、生化的知識而不能得到科學的證實,還是一種脫離解剖形態的推測。

對六腑功能的描述,也是建立在古代粗淺解剖的直觀認識之上的,從現代醫學論證上說,也還需要探索。因此,腑臟在中醫學裡,不是一個單純的生理解剖概念,更重要的是一個傳統文化概念。它的思想來源,是陰陽五行學說。在這一體系中,把五行觀念與人體器官相配屬,分列為五官、五色、五味、五音和七情,然後將它們的內性外象聯繫在一起考察,通過觀察人體外部器官與內臟之間的某種聯繫和根據臨床經驗進行辨證施治。它在祖國醫學幾千年的實踐中取得了實證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