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茅盾著小說)

腐蝕(茅盾著小說)

《腐蝕》是茅盾沈雁冰)先生在抗戰時期的一部作品,主人公是女特務趙惠明。採用長篇日記體形式。

基本介紹

  • 書名:腐蝕
  • 作者茅盾(沈雁冰)
  • ISBN:9787020072057
  • 類別:229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9-4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出版後記,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腐蝕》以1940年9月到1941年2月的重慶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女特務趙惠明的一段經歷。作品以日記體的形式,透過趙惠明矛盾複雜的心理活動和記述,把“皖南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側面表現出來,作品既描寫了作為國民黨女特務趙惠明的複雜生活和心理狀態,刻畫了典型形象,也集中抨擊了國民黨法西斯特務統治制度的罪惡。

出版後記

《腐蝕》開始寫作於一九四一年孟夏,是在鄒韜奮主編的《大眾生活》(香港出版)上連續發表的。
《大眾生活》籌備出版之時,編輯委員會同人以為須有一長篇小說連載,而且為的要趕在刊物的創刊號上登出來,故而又必須於一星期內交第一批稿;當時既無現成的稿子,而倉卒間也找不到適當的人來擔負這一工作,於是只好由我承乏,勉為其難。這結果就是《腐蝕》。《大眾生活》是周刊,每期留給《腐蝕》的篇幅是三千到五千字,但既開始登載了,就不能中斷,——中斷了會引起讀者的責難,因此我又只能邊寫邊發表。
雖然是邊寫邊發表,但在我寫本書第一段的時候,也不是全然沒有總的結構計畫的。原來的計畫是:寫到小昭被害,本書就結束。但是,正當我打算照原定計畫開始“結束”的時候,來了意料外的要求。這要求來自兩方面。從讀者方面來的要求是:作者打算給趙惠明(書中女主角)一個怎樣的結局?讀者們要求給她一條自新之路。《大眾生活》編輯部接到這樣的讀者的來信一天多似一天,以致編輯部終於向我提出,要求我予以考慮。另一方面的要求是從《大眾生活》的發行部來的。發行部要求我多“拖”幾期,具體說,即拖到第二十六期(?)結束此連載的小說。

作者簡介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鴻,字雁冰,現代著名作家、文化活動家和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
茅盾先生像茅盾先生像
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緊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造成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
他十歲喪父。許多中國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師”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撫養長大。從北京大學預科讀畢,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說月報》,成為文學研究會的首席評論家,就在這時候。他參與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籌建中國共產黨,下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秘書,宣傳部的代部長是毛澤東
國共合作破裂之後,自武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作處女作《》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和《》,遂拿起小說家的筆。
這段上層政治鬥爭的經歷鑄成他的時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早期作品的題材也多取於此。左聯期間他寫出了經典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抗戰時期,輾轉於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發表了長篇小說《腐蝕》和《霜葉紅似二月花》、《鍛鍊》和劇本《清明前後》等。文藝界為他慶了五十壽,他的聲名日隆。
建國之後,他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很難分身創作;到了“史無前例”的日月,挨批靠邊,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1981年辭世,享年85歲;茅盾先生在去世前夕,將自己的25萬元稿費捐獻設立“茅盾文學獎”,在中國文壇的影響較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