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臟CT平掃(spleen computed tomography plain scan)是2020年公布的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脾臟CT平掃
- 外文名:spleen computed tomography plain scan
- 所屬學科:醫學影像技術學
- 公布時間:2020年
脾臟CT平掃(spleen computed tomography plain scan)是2020年公布的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
脾臟CT平掃(spleen computed tomography plain scan)是2020年公布的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定義脾臟的計算機體層成像常規檢查技術。不注射對比劑。常規採用螺旋橫斷掃描,掃描範圍為脾臟上緣...
肝/脾CT值指的是肝臟密度除以脾臟密度。它是依靠現代醫學手段,通過進行“上腹部常規CT平掃”的體檢方式,從中得出一項的重要數據,該數據可以判斷脂肪肝的輕重程度以及後期進行治療時的變化,是目前最為準確檢測脂肪肝的科學方法。目前脂肪肝的檢測手段眾多,但專家指出,能夠準確判斷脂肪肝程度及逆轉變化的,是“肝/...
1.CT及MRI表現 脾臟轉移性腫瘤CT示脾臟正常大小或輕至中度增大,脾臟內有低密度、輪廓清或不清的占位病灶,其大小和數量不等。平掃時CT值平均為25Hu,也可呈囊性改變。少數轉移灶呈等密度,平掃不能發現,而增強後表現為較正常脾實質密度略低的病灶。目前已有報導運用腹腔動脈內緩慢注入造影劑後於門靜脈期做CT...
脾臟CT增強掃描 脾臟CT增強掃描(spleen computed tomography enhanced scan)是2020年公布的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定義 經周圍靜脈注射對比劑的脾臟計算機體層成像檢查技術。通常要與脾臟CT平掃相比較,常用於脾臟占位性病變的檢查,掃描方法同平掃,增強延遲時間採用經驗值。出處 《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第一版。
脾包膜下血腫CT顯示為等或略高於脾密度影,與脾內等密度血腫一樣,CT平掃易於漏診,須做增強CT方能確診。文獻提示約有1%~15%的脾損傷病人在傷後即刻CT掃描所見正常,而48h後複查CT才能發現脾損傷徵象,一般在3周左右,少數潛伏期可幾個月或數年。CT掃描不僅對脾損傷的診斷具有敏感性,特異性,且能進一步估計...
患者仰臥或右側臥位,多切面掃查脾臟,觀察病灶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回聲及血流分布等超聲表現。脾臟可增大,或有變形,病變常靠近前緣部,大小不等,呈楔形或不整形,內部回聲不均勻,可為低回聲或無回聲區,或有散在的強回聲於其間。3. CT檢查 ①梗死灶多發生於脾前緣處近脾門的方向,平掃時為低密度區。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