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不足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因素體稟賦脾腎不足,或孕後房事不節,傷及腎氣,或勞倦過度,損傷脾腎,以致精血化源不足所表現出來的腰膝酸軟,納少便溏,舌質淡,苔白,脈沉遲一類病證。本病證見於胎萎不長,相當於西醫病名胎兒生長受限。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脾腎不足證
- 常見病因:素體稟賦脾腎不足,或孕後房事不節,傷及腎氣,或勞倦過度
- 常見症狀:腰膝酸軟,納少便溏,舌質淡,苔白,脈沉遲
- 傳染性:無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臨床表現,治法,常用方劑,常用中藥,預防調護,轉歸,
病因
素體稟賦脾腎不足,或孕後房事不節,傷及腎氣,或勞倦過度。
病機
胞脈繫於腎,脾腎不足,精血匱乏,胞脈失去溫養,故胎元存活但生長遲緩;腎精不足,故腰膝酸軟;脾虛運化功能失司,故納少便溏;舌質淡,苔白,脈沉遲為脾腎不足之象。
辨證要點
腰膝酸軟,納少便溏,舌質淡,苔白,脈沉遲。
臨床表現
妊娠腹形與宮體增大明顯小於妊娠月份,胎兒存活,腰膝酸軟,納少便溏,或形寒畏冷,手足不溫,舌質淡,苔白,脈沉遲。
治法
補益脾腎,養胎長胎。
常用方劑
壽胎丸合四君子湯。
常用中藥
菟絲子、桑寄生、阿膠、續斷、黨參、白朮。
預防調護
1. 忌煙、酒。保持心情舒暢。
2. 加強營養,食用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葉酸、鈣劑等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食物。
3. 孕婦左側臥位,增加子宮血流量,改善胎盤灌注,定期吸氧。
4. 積極治療妊娠劇吐及妊娠合併症,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等。
5. 定期產前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若發現胎兒畸形應及早終止妊娠。
6. 適時分娩,一般不超過預產期。
轉歸
胎萎不長,經過精心調治,可繼續順利正常發育、生長,足月分娩。若未及早診治或調治不當,則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可導致過期不產,甚至胎死腹中。本病直接影響新生兒質量,故宜及早診斷和治療。否則先天不足,影響後天的體能與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