脟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uán,意思是肋骨部分的肉;腸間脂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脟
  • 結構:左右結構
  • 注音:ㄌㄧㄝˋ
  • 粵語:lyut3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luán
<名>
肋肉 [intercostal flesh]
脟,肋肉也。從肉,孚聲。其骨曰肋。——《說文》
同“臠”。切成塊的肉 [a small slice of meat]
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呂氏春秋·察今
luán
<動>
切肉成塊 [slice weat up]
脟割輪焠。——司馬相如《子虛賦》
脟 liè
部首筆畫
部首:月部外筆畫:7總筆畫:11
五筆86:EEFY五筆98:EEFY倉頡:BBDI
筆順編號:35113443124 四角號碼:72249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11F

基本字義

1. 肋骨部分的肉:“嘴長會呵~。”
2. 腸間脂肪。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力輟切《集韻》龍輟切,𠀤音劣。《說文》脅肉也。一曰脟,腸閒肥也。一曰膫也。
《廣韻》力兗切《集韻》力轉切《正韻》盧轉切,𠀤音臠。臞也。一曰切肉臠也。《廣韻》割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脟割輪焠。《注》脟與臠同。言臠割其肉。《楚辭·九嘆》龍邛脟圈,繚戾宛轉,阻相薄兮。《注》脟音臠。
《集韻》盧活切,音捋。義同。
《正韻》披交切,音胞。腹中水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