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聯素抑制顱內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及機制研究

脂聯素抑制顱內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及機制研究

《脂聯素抑制顱內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及機制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李敬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脂聯素抑制顱內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及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敬偉
  • 依託單位: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與西方人不同,顱內動脈粥樣硬化(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ICAS)是東方人群急性腦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探討ICAS對控制當前卒中高發有重要意義。文獻研究與我們的預試驗均表明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顱內動脈粥樣硬化與外周血脂聯素(adiponectin, APN)降低顯著相關,但機制不明。本研究將首先明確無症狀人群ICAS與APN的關係,然後採用ApoE-/-小鼠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模型和APN-/-小鼠顱內動脈內皮細胞模型,並利用腺病毒載體APN、siRNA、AMPK抑制劑等手段,分別在動物及細胞分子水平,探討APN減輕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其機制可能與激活nCDase抑制內皮細胞氧化應激有關。為尋找顱內動脈硬化診斷相關的分子標誌物、研發抑制顱內動脈硬化的藥物提供新的線索。

結題摘要

顱內動脈粥樣硬化(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ICAS)是東方人群急性腦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起病早,發病率高的特點。我們在前期基礎上,根據影像學精準選擇早發顱內動脈硬化並伴發腦卒中的患者,進行APN及相關LncRNA測定,並以單核細胞作為模型驗證,發現Lnc-slc22A16-3, Lnc-MTRNR2L1-10, LncACAT1-4這三個LncRNA可能參與顱內動脈早發動脈硬化。同時,我們根據頸動脈超聲觀察內膜增厚這一動脈硬化早發動脈硬化的情況,分析早發動脈硬化卒中人群的APN相關代謝情況以及梗死灶進展的因素,發現同型半胱氨酸、白介素1-β、血糖等可能是早發的生物學標誌物。為了進一步明確內膜損害的機制及危害,找到血腦屏障損害修復的靶點,我們探索性的分析了天然植物單體虎杖苷(PD)對腦卒中的保護作用並進行了相關機制研究。短暫性腦中動脈閉塞(TMCAO)大鼠局部PD給藥後能減少腦梗死體積和腦炎症,保護腦血管內皮細胞和血腦屏障完整性。缺氧和葡萄糖剝奪(OGD)的內皮細胞給予PD干預後能減輕細胞毒性和凋亡,增強大鼠腦微血管中內皮細胞MALAT1基因表達。我們發現這一現象是通過PDMALAT1/CREB/PGC-1α/PPA Rγ信號通路,來保護內皮細胞不受缺血影響的,從而為缺血性卒中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靶點。以上研究,從臨床到基礎全方位揭示了顱內動脈硬化性腦卒中的機制和可能生物標記物,開拓了視野,並探索尋找可能的干預靶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