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木,中藥名。為夾竹桃科植物毛倒吊筆Wrightia tomentosa (Roxb.) Roem et Schult.的根或莖。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胭木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捩花目
- 科:夾竹桃科
- 屬:倒吊筆屬
- 種:毛倒吊筆
- 分布區域: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量: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或莖。
性味
味微苦,性涼。
功效
解毒消腫。
主治
蛇咬傷。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淨,多鮮用。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5m;小枝蒼白色至褐色,被短柔毛,具皮孔。葉膜質,橢圓形至闊橢圓形或闊卵圓形至闊倒卵圓形,頂端急尖至尾狀短尖,基部急尖,長6-18cm,寬3.5-8.5cm,葉背被絨毛或密柔毛,葉面被短柔毛至無毛;葉脈在葉面扁平,在葉背凸起,側脈每邊10-15條;葉柄長3-10mm,密被短柔毛。聚傘花序頂生,被短柔毛;總花梗長0.5-2.0cm;花梗長1-1.5cm;花淡黃色至粉紅色或深紅色;花萼裂片闊卵形,頂端鈍至圓,比花冠筒短,長約3mm,兩面被短柔毛,內面基部有卵圓形的腺體;花冠輻狀至近輻狀,花冠筒長3-7mm,無毛,裂片闊卵圓形至闊倒卵形,頂端鈍至圓形,具乳頭狀凸起;副花冠分裂為10枚鱗片,鱗片頂端齒形,比花葯短,無毛;雄蕊著生在花冠筒頂部,花葯被短柔毛至無毛;子房由2個粘生心皮所組成,長1.5mm,無毛,花柱絲狀,向上逐漸增大,柱頭頭狀。蓇葖2個粘生,密生白色斑點,長圓形,長14-21cm,寬3-4cm;種子線狀紡錘形,長2cm;種毛為白色絹質,長3.5cm。花期5-10月,果期8月-翌年3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1500m的山地溝谷密林中或山腳潮濕疏林中。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解毒消腫。主治蛇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