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口述自傳(二版)》是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適,口述
基本介紹
- 書名:胡適口述自傳(二版)
- 作者:胡適、口述
-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0年11月1日
- 頁數:376 頁
- 裝幀:平裝
- ISBN:9789573267232
- 叢書:唐德剛作品集
內容簡介
一般人對口述歷史的了解,大抵是從唐德剛這部《胡適口述自傳》開始的。這是他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口述歷史學部」所公佈的胡適口述回憶十六次正式錄音的英文稿,和他自己保存、並經過胡氏手訂的殘稿,對照參考,綜合譯出。是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與胡適親身交往,提著錄音機完成的一項偉大「口述史傳工程」。 胡適先生此書的重點是對自己一生的學術作總結評價,而這評價反映出胡適晚年期的思想,與他中少年期的思想簡直沒有甚麼出入,所以正如唐先生所說,讀過胡適《四十自述》的人,在這一本口述中很難看到新東西。但唐德剛先生在把英文口述譯為中文後所作的注釋評論,卻是不可不讀的好文章。本書「傳」與「注」已成為一不可分割的整體,就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而言,注釋部分的分量,恐怕還遠在傳文之上。七十年代海外史學界盛稱「先看德剛,後看胡適」。唐先生在這些注中所表現出來的學養見識具有難得一見的才情風...(展開全部) 一般人對口述歷史的了解,大抵是從唐德剛這部《胡適口述自傳》開始的。這是他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口述歷史學部」所公佈的胡適口述回憶十六次正式錄音的英文稿,和他自己保存、並經過胡氏手訂的殘稿,對照參考,綜合譯出。是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與胡適親身交往,提著錄音機完成的一項偉大「口述史傳工程」。 胡適先生此書的重點是對自己一生的學術作總結評價,而這評價反映出胡適晚年期的思想,與他中少年期的思想簡直沒有甚麼出入,所以正如唐先生所說,讀過胡適《四十自述》的人,在這一本口述中很難看到新東西。但唐德剛先生在把英文口述譯為中文後所作的注釋評論,卻是不可不讀的好文章。本書「傳」與「注」已成為一不可分割的整體,就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而言,注釋部分的分量,恐怕還遠在傳文之上。七十年代海外史學界盛稱「先看德剛,後看胡適」。唐先生在這些注中所表現出來的學養見識具有難得一見的才情風致,真正讓人有讀其書想見其人的欽慕之感。 就寫作的體裁來說,本書倒不失為別開生面、自成一格的「學術性的自傳」。也是一本簡單明瞭,童叟無欺,而包羅胡適學識、思想、生活、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小書。是一部最淺近的、最適合青年讀者需要的、胡適自撰的「胡適入門」。研究中國近代文史的專家們,抽空瀏覽過,這本小書或許也可幫助他們,把他們概念中的「胡適」,整理得更有條理。因為它是一本辭簡意賅、夫子自道的「胡適學案」。一般遣興讀者,工餘飯後翻翻,也可大略體會出,胡適底「反動言論」和「毒素思想」的來龍去脈。至於它是毒草還是香花,胡適自己並沒有「自賣自誇」;他只是「據實招來」而已。賢明的讀者們──不論批胡也好,擁胡也好,既批又擁也好──自然會各自做其正確的判斷。 胡適(一八九一 ~ 一九六二) 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安徽績溪人。一八九一年一二月十七日出生。幼年受私塾教育。一九○四年赴上海,入梅溪學堂、澄衷學堂、中國公學等校接受新式教育。一九一○年考取庚款留美生,入康乃爾大學農學院。一九一五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哲學,師從杜威,深受影響。一九一七年一月,他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在《新青年》雜誌發表,被詡為文學革命「首舉義旗的先鋒」,一時享譽全國。一九一七年完成博士論文(一九二七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運動。胡適提出文學革命要創造一種「活的文學」,即「國語的文學」;並把白話文學提到「中國文學之正宗」的地位,這是文學觀念一個大變革。在治學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在學術界也深有影響。所有這些,使胡適成為「五四」文學革命和初期新...(展開全部) 胡適(一八九一 ~ 一九六二) 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安徽績溪人。一八九一年一二月十七日出生。幼年受私塾教育。一九○四年赴上海,入梅溪學堂、澄衷學堂、中國公學等校接受新式教育。一九一○年考取庚款留美生,入康乃爾大學農學院。一九一五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哲學,師從杜威,深受影響。一九一七年一月,他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在《新青年》雜誌發表,被詡為文學革命「首舉義旗的先鋒」,一時享譽全國。一九一七年完成博士論文(一九二七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運動。胡適提出文學革命要創造一種「活的文學」,即「國語的文學」;並把白話文學提到「中國文學之正宗」的地位,這是文學觀念一個大變革。在治學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在學術界也深有影響。所有這些,使胡適成為「五四」文學革命和初期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一九二二年創辦《努力周報》。一九二七年與徐志摩等人合辦《新月》雜誌。一九三二年創辦《獨立評論》。一九三八~一九四二年任駐美大使。一九四五年任北京大學校長。一九四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