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初

胡英初(1902-1928)江西婺源人,一九二五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在天津《救國日報》和《西北日報》任編輯,一九二七年秋受黨派遣到太和,任皖北特委秘書,宣傳部長。一九二八年“四.九”暴動中不幸被捕,四月十三日在太和草寺集英勇就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英初
  • 性別: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婺源
  • 出生日期:1902年
  • 逝世日期:1928年04月13日
  • 畢業院校:安徽屯溪師範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事跡,英勇就義,

人物簡介

姓 名:胡英初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江西婺源
出生年月:1902年
犧牲日期:1928年04月13日 
胡英初(1902~1928年)江西婺源縣人,民國1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6年(1927年)經中共河南省委派遣,在國民革命軍第十軍開展軍運工作。他多才幹練,關心士兵,很快與士兵結下魚水之情,成為魏野疇(共產黨員,十軍政治部主任,有傳)在士兵中建黨的得力助手。民國17年十軍開展“清黨”,他離開十軍,被選為中共皖北特委宣傳委員,參與領導了“四九”暴動。暴動失敗,在太和草寺遭地主武裝截擊犧牲。

人物生平

1924年,在天津任《救國日報》編輯。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該報遭軍閥政府封閉,他為營救同志被捕,經保釋出獄後到北京大學工作,經李大釗介紹,在馮玉祥部國民軍《西北日報》社任職,北伐戰爭時期隨軍轉戰。1927年6月,在楊虎城部任師政治部主任,並任中共皖北特委宣傳委員。1928年初,國民黨政府在楊部“清黨”,乃隨特委轉入地下活動。4月,參加領導皖北暴動,創建皖北蘇維埃政權和工農紅軍,不久被捕。4月13日,在安徽太和縣壯烈犧牲。

人物事跡

1923年任教於天津國民生計學校, 1924年,任天津《救國日報》編輯。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該報因宣傳革命思想遭軍閥政府封閉,他為營救同志被捕,經保釋出獄後,到北京大學工作。
1926年9月16日,西北軍愛國將領馮玉祥訪蘇歸國,在中共黨員、旅莫支部成員劉伯堅、王一飛、史宗法等的幫助下,於17日在五原縣城舉行回響北伐的“誓師授旗典禮大會”。馮玉祥任總司令,改西北軍為國民軍聯軍。聘請劉伯堅為政治部副部長,由劉伯堅主持在軍隊中建立了強有力的政治工作制度,並在國民軍聯軍中開辦《西北日報》(後改稱《中山日報》)。經李大釗介紹,胡英初到《西北日報》社任職,不久,在報社內建立了中共黨支部。支部書記蔣聽松,胡英初為支部委員。在北伐戰爭時期,胡英初隨軍轉戰寧、陝、豫等省。
1927年6月,經中共河南省委介紹,胡英初到楊虎城部第十軍第一師任政治部主任(十軍駐安徽省太和縣)。他多才幹練,關心士兵,很快與士兵結下魚水之情,成為魏野疇(十軍政治部主任,共產黨員,十軍中共特委書記。)在士兵中建黨的得力助手。至1928年初,十軍內部已有黨員280多人。1928年1月,蔣介石派人到楊虎城所部逼楊 “清黨”,並要求楊虎城逮捕部隊中任職的共產黨員。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在部隊中任職的共產黨員撤出楊虎城的十軍,轉入當地農村開展地下活動。胡英初也離開部隊深入農村開展地方工作。
1928年2月9日,在魏野疇的組織下, 十軍中共組織會同中共阜陽地下組織,召開了有70多名黨員骨幹參加的緊急會議,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決定舉行“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動”,會議決定成立中共皖北特委,領導暴動。魏野疇任特委書記,胡英初任宣傳委員,特委轄豫皖邊區10多縣縣委。會議要求發展農協會員,開展抗捐、抗稅、抗租、抗糧、抗債、抗差的“六抗”鬥爭。
當時,皖北各地蝗蟲成災,饑荒嚴重,很多地方有饑民搶糧吃大戶的鬥爭。尤其在1928年春,青黃不接,民不聊生,民眾翻身鬧革命的願望非常強烈,通過胡英初等共產黨員的宣傳發動,暴動有了良好的民眾基礎。3月8日,中共皖北特委派馬子敬向中共安徽省臨委匯報皖北暴動計畫。由於駐紮在阜陽城的國民黨十九軍大部北去山東,留在阜陽僅兩個團兵力,因此決定首先發動高桂滋教導團士兵起義,在農民赤衛隊的配合下占領阜陽城,亳縣、蒙城、太和、潁上、霍邱各縣一齊回響,建立蘇維埃政權,創建皖北革命根據地。3月25日,中共中央覆信皖北特委,指示:“本黨的策略是發展民眾鬥爭,領導民眾武裝暴動,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
1928年4月5日,皖北特委召開擴大會議,制訂武裝暴動計畫。正當起義加緊準備時,4月8日,十軍代理中共特委書記宋樹勛叛變告密,暴動計畫和軍內共產黨員名單於當晚泄露。次日,軍校學員全被繳械,一百多名共產黨員被逐出皖北。中共皖北特委決定立即起義,並成立皖北革命軍事委會,魏野疇為總指揮,以高桂滋部(十九軍)教導團和留守司令部特務連為骨幹,命行流、王官、插花、洄溜、北苗集和城關農協會員武裝,連夜到阜陽匯合。城內由喬錦卿、周傳業、周傳鼎、劉寵光等組織工人、店員回響,4月9日凌晨點火為號,配合赤衛隊占領阜陽,然後各縣回響,建立豫皖平原根據地。教導團成立了兩個敢死隊,中共阜陽縣委率領農民赤衛隊在阜陽行流集解除了當地稅警武裝,組建了5個農民赤衛大隊,剪斷了阜陽至太和的電話線,切斷了十九軍和在太和縣的十軍的聯繫。
1928年4月9日凌晨起義開始,敢死隊長申明甫率起義部隊在阜陽城內攻擊了留守司令部,教導團四連占領了東門城樓,教導團副營長杜聿德指揮砸了團部,打死反動官兵30多人。因徹夜大雨,信號火未點著。城外集中的近萬名農協會員和赤衛隊員也因雨未能及時行動,以致阜陽城未能攻下。起義部隊分兩路向外線農村轉移:一路由魏野疇等率200多人向老集轉移;另一路由杜聿德、胡英初等率300多人向行流集、王官集挺進。
1928年4月9日上午,杜聿德率起義部隊到王官集,與當地農民赤衛隊匯合,召開了兩萬多人參加的工農兵起義誓師大會,宣布成立皖北蘇維埃政府,李端甫、李烈飛分任正、副主席;成立了皖北工農紅軍,昌紹光、杜聿德分任正、副指揮。大會通過了《臨時土地法》、《臨時工會法》和《農民協會組織綱領》。並在周圍宋灣、楊寨等村莊開展打土豪分田地鬥爭。使廣闊的淮北平原首次升起革命紅旗。
1928年4月11日,阜陽十九軍留守司令王守義糾集騎、步兵及地方民團數千人,對皖北革命政權進行瘋狂“圍剿”,向剛誕生的蘇維埃政權發起進攻。紅軍戰士和赤衛隊員奮起反擊,激戰三四個小時,終因敵眾我寡,火力懸殊,且地處平原,掩護困難,彈盡糧絕,被敵打散,昌紹光等80多名官兵壯烈犧牲。胡英初隨部隊向外突圍,途經太和縣境時,遭太和縣地方民團截擊,經過激烈戰鬥,部分起義人員在民眾掩護下突圍脫險,杜聿德、胡英初等20人被俘。被捕後,胡英初等共產黨員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大義凜然,寧死不屈。

英勇就義

1928年4月13日,他們被敵人集體槍殺在安徽太和縣草寺集西亂屍崗。婺源人民的好兒女胡英初為著人民的解放事業,壯烈犧牲在皖北的大地上。一九六七年五月,安徽省太和縣委、縣政府,在烈士犧牲處建立草寺烈士陵園,以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