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焯猷

胡焯猷,字瑞銓,永定金豐忠坑人。例貢。慷慨好文,少時以家累,棄儒業醫。康熙間(1622~1722年),渡台至淡水,延其醫者輒有效。

基本介紹

  • 本名:胡焯猷
  • 字號:字瑞銓,號仰堂
  • 出生地:汀州永定
  • 出生時間:1693
人物生平
汀州永定(今永定縣下洋鎮中川村)人。例貢生,通醫術。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統一台灣後,隨即制定了薄賦招墾台灣的政策,“令各府商民有能力者任地開墾”,每甲(合11.31市畝)上等水田只收田糧二石七斗四升。閩粵一時許多人赴台。雍正十一年(1733),胡焯猷到台灣淡水新莊定居。
乾隆十年(1745),當地發生瘟疫。他熱情施醫給藥,活人甚眾,深受人們感戴,為以後發展開墾事業提供了很大方便。其開墾從興直堡的一片荒灘開始,在獲得淡水廳的批准後,即“出資募佃,建村落、築陂圳,盡力農功”。又多次回大陸故鄉,動員鄉親前往共同開墾,其叔侄全跟隨他定居台灣。經過十多年辛苦經營,共墾良田數千甲,年收租谷數萬石,成一方首富。
乾隆十七年(1752),焯猷還曾在淡北觀音山修建佛寺,在新莊街建武聖宮。
焯猷不僅積極開墾,為台灣農業發展作貢獻,而且熱心教育事業。乾隆二十八年(1763)捐八十餘甲良田,以其收入作為辦學經費,創辦義塾明志書院,重金聘請名師執教。學生常年數十,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民眾莫不稱頌他的功德,清廷和台灣總督楊廷璋也分別授以“文開淡北”、“功資麗澤”的匾額。
約乾隆三十到四十年間,胡焯猷病逝。卒後,鄉人思之,為位附祀明志書院。
《台灣通史》為焯猷立傳,傳中評價:“以豪農而勤稼穡,鑿渠引水,利澤孔長,於今猶受其賜,是……有功於墾者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