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民族卷·胡馬度陰山》是2020年6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承雍。
基本介紹
- 書名: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民族卷·胡馬度陰山
- 作者:葛承雍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20年6月
- 定價:12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0806670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為“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的民族卷,圍繞“胡貌漢魂與異域文明”主題,積極探索漢唐時期胡漢之間的衝突與交融,從不同角度進行前沿性的研究,依據草原突厥、綠洲西域和中亞粟特的多方互動,結合考古發掘新成果和文物解讀新收穫,撰寫了一系列原創性的論文,考證了唐玄宗的中亞嬪妃曹野那姬,推測了崔鶯鶯與蒲州粟特人的淵源,區別了胡姬與吳姬的不同,對中古入華黑人、印度人、突厥人、契丹人、奚人等進行了尋蹤,引起了學界的熱烈討論,其對消失種族的思索記憶,對民族嬗變的闡幽發微,具有學術回顧和推進作用,對梳理中華“民族性”多元形成的根源頗有益處。
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始終伴隨著對外來文明的借鑑與吸納,漢唐時代是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力強大,人口眾多,文化發達,胡漢交往頻繁。其中,大量胡人(泛指中國以外的外國人)通過貿易、出使將本國的工藝品、器物、食物乃至動植物帶到中原內地,同時將外來文明中的宗教、文化、藝術、習俗也帶到漢地。Z重要的是,大量胡人生活在唐代中國的宮廷、城市,潛移默化中將他們的文化植入了中原文化,逐漸使得中華文明中有了外來文明的因素。但是,多年來相關研究或者較依賴於文獻記載,或者比較具有局限性,不能較為全面、系統地展示胡漢文化的交流互動。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事業的高度重視,學術界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日趨深入,尤其是大量相關考古成果的湧現,為深入研治胡漢文化交流的課題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本書作者是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20多年來始終堅持從歷史學、考古學的角度開展對漢文明與外來文明的互動問題研究。本書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總結,代表中國學術界有關外來文明入華研究的Z高水平,能夠與國際學術界交流對話,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
全書總書名為《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分為五卷,即《交流卷:綿亘萬里長》《民族卷:胡馬度陰山》《藝術卷:拂菻花亂彩》《宗教卷:番僧入華來》《胡俑卷:綠眼紫髯鬍》。在書中,作者縱論胡漢文化如何在漢唐時期進行深入交流互動,具體考察了入華胡人的生活狀況,探討外來文明對中原建築、書法、繪畫、雕塑以及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影響,挖掘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在中原地區的傳播。作者長期工作於考古文博的一線,親身接觸大量新出土但尚未刊布的考古文物及文獻成果,在此基礎上,作者撰寫多篇文章並配以重要的圖片,這些研究文章對於推動歷史學、考古學的研究,對於建立中國學者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作者關注的地域空間大多與漢唐以來絲路沿線的族群、政權相關聯,對於這些地區的歷史、文化、宗教、藝術的基礎性研究,對於紮實推進“一帶一路”構想有著積極作用。
書中多篇文章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博物館資深研究館員孫機先生、中山大學歷史系資深教授蔡鴻生先生撰寫推薦詞對本書予以肯定與推薦。
作者簡介
研究領域:漢唐文明、絲綢之路、宗教文物、藝術考古、古代建築等。
圖書目錄
* 前言
* 曹野那姬考——唐玄宗的西域姬妾
* 崔鶯鶯與唐蒲州粟特移民蹤跡
* 論唐代長安西域移民的生活環境
* 唐宋時代的胡姬與吳姬
* 唐長安黑人來源尋蹤
* 唐長安印度人之研究
* 新出土《唐故突騎施王子志銘》考釋
* 西安出土西突厥三姓葛邏祿熾俟弘福墓誌釋證
* 東突厥阿史那摸末墓誌考述
* 考古新發現唐長安一方契丹王墓誌的解讀
* 唐代奚族質子墓誌解讀
* 新發現北朝多民族形象壁畫墓的考古意義
* 關於吐蕃在西域的研究反思
* 秦國嫪為匈奴人之推測
* 本卷論文出處
* 本卷徵引書目舉要
* 英文摘要
*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