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川

胡浩川

胡浩川,茶學家、制茶專家,中國現代茶業奠基人之一。參與籌建祁門茶葉改良場並任場長,致力於紅茶品質的提高,促進“祁紅”進入國際市場;與吳覺農合著了《中國茶業復興計畫》。曾任重慶復旦大學茶葉系教授和系主任,培養了首批茶學高級技術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浩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省六安縣張家店鄉胡家大灣
  • 出生日期:1896年9月20日
  • 逝世日期:1972年
  • 職業:茶學家、制茶專家
  • 主要成就:現代茶業奠基人
    促進“祁紅”進入國際市場
    致力於紅茶品質的提高
生平經歷,主要科學技術成就,革新茶葉產制技術,培養一批早期茶業人才,簡歷,一師範教書,研究室主任,茶葉總技師,主要論著,

生平經歷

安徽省茶葉行業協會
胡浩川,原名本翰,曾用名渙、膺吾、蘊甫。1896年9月20日出生於安徽省六安縣張家店鄉胡家大灣。9~22歲在私塾讀書。22歲時,考取安慶第一中學。在思想比較激進的教員推薦下,經常閱讀宣傳社會主義思想的《新青年》雜誌,積極投入革命運動。1919年,胡浩川在第二甲種農業學校讀書時,“五四”運動的訊息傳到蕪湖,他被推選為蕪湖市學生會代表之一,奔走呼籲,不遺餘力。之後胡浩川轉學安徽省農務講習所,結業後被選送公費留學日本,入日本靜岡縣農場茶葉部當見習生。在此期間,他加入了國民黨(左派)。
1924年,胡浩川學成回國,後在六安鎮國小、新民中學、蕪湖二農、六安中學等校任教直至1929年。當時國內正處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胡浩川參加了一些革命活動,受到了一些共產主義的啟蒙教育。1926年段祺瑞政府鎮壓學生,發生了“三一八”慘案,中共蕪湖市委領導各界組織後援會,胡浩川被推選為籌委會主任。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胡浩川即致力於茶葉技術研究和教學工作。1929年,他經吳覺農介紹任上海園林局技佐。1930年1933年1月先後在南京中學、南京棲霞山鄉村師範、貴池第一師範任教。1933年3月1934年9月在實業部上海商檢局任技士,擔任茶葉出口檢驗工作,兼任安徽祁門茶葉改良場技士。1934年10月1949年4月,一直擔任祁門茶葉改良場場長,兼任茶葉改良場技術主任、祁門茶葉產地檢驗辦事處主任、貿易委員會皖南辦事處茶葉專員、中國茶葉
公司總技師、安徽茶葉公司顧問、皖贛紅茶運銷委員會辦事處收購科長、安徽茶葉管理處副處長、屯溪茶場場長等職。1941年10月1943年5月,受聘任重慶復旦大學茶葉系主任、教授、茶葉研究室主任等職。
安徽省茶葉行業協會安徽省茶葉行業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胡浩川又回祁門茶葉改良場任場長。1949年12月被調北京,參加中國茶業公司的籌建工作,並擔任總技師、技術室主任和計畫處處長等職,主持制訂全國茶葉產銷計畫、茶葉收購加工和出口的標準以及加工技術規程、規章制度等。1956年起任中國茶葉出口公司和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總公司以及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茶葉總技師,直至1972年。胡浩川1962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1963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2年因患心肌梗死,不幸逝世,終年76歲。

主要科學技術成就

胡浩川

革新茶葉產制技術

在1870年前後,中國茶葉生產稱雄世界。自19世紀末以後,產量下降,出口萎縮,每況愈下。究其原因,主要是戰亂不斷,官僚腐敗,內憂外患,民不聊生。茶葉生產方式之落後,為新興
之印、錫茶所替代,也是重要原因。20世紀初,清廷派員赴印度錫蘭考察後,在南京湖北羊樓洞等地以印、錫產制方式改良華茶,但不久均停辦。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北京農商部在產茶省的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再建茶葉改良場,但由於種種原因,或成效不大,或停辦。1933年,當時之全國 經濟委員會農業處,在祁紅茶區招聘數十名大學生,撥專款購置機械設備,於祁門茶場(1915年建)建立機械制茶工廠的基礎上,全面開展祁紅茶產、制、銷研究工作。1934年,胡浩川被派往該場任場長。不久,抗日戰爭爆發,中華民族處於危難時期,皖南一帶財政十分困難,祁門茶葉改良場試驗經費停撥。在此危急關頭,身為場長的胡浩川提出“以茶養場,制茶賺錢搞研究”,率領全場職工苦幹硬撐,將國外先進產制技術付諸實施,不僅事業未中斷,還在革新中國茶葉產制技術、開拓機械制茶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胡浩川作品胡浩川作品
1、育種方面:向各地徵求茶樹品種,進行觀察比較,從群體中選出祁門櫧葉種。該種至今仍為祁門紅茶的代表品種,也是全國主要良種之一。
2、栽培方面:開展了繁殖方法,扦插試驗,施肥試驗,特別是率先修建梯級茶園,對當時山區發展茶園,提高產量,保持水土具有積極意義。
3、加工方面:
①開展初制方法一系列試驗,包括萎凋、揉捻、發酵等比較試驗,同時改原來的手工生產為部分機械生產,改原有的自然“渥堆”的發酵方式為先進的“室內發酵”方式。這些技術的採用,使“祁門香”更為突出。
②精製方面,在反覆的手工操作中,總結出精製程式三原則,即“汰除劣異,正飭形態,分成級別”。這成為當今紅、綠茶精製技術規程的指導準則。
在胡浩川場長和全體職工的齊心協力下,經15年慘澹經營,使祁門茶葉改良場成為當時全國機械設備、規模、制茶技藝、產品質量、科研成果名列前茅的研究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胡浩川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

培養一批早期茶業人才

胡浩川在祁門茶場任場長期間,辦過兩期高級技術人員訓練班和技工訓練班。1941~1943年,應聘任重慶復旦大學茶葉系首任系主任和教授、茶葉研究室主任,為創建中國高等院校茶葉系和培養首批高級茶葉專業人才貢獻力量。1950~1951年,在中國茶業公司任總技師期間,在杭州舉辦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制茶幹部訓練班,參加培訓技術幹部265人,由胡浩川任訓練委員會主任。他在講習班上提出的紅、綠茶精製程式,為日後精製機械化奠定了工藝基礎。
胡浩川除從事茶葉技術工作外,還博覽群書。他學識淵博,對古文字有較深的研究,對音韻、民歌、方言均有較深鑽研;對詩經、諸子,特別是對墨子造詣尤深。

簡歷

1896年9月20日 出生於安徽省六安縣張家店鄉胡家大灣
1905-1918年 在家庭私塾讀書
1918-1921年 在安慶第一中學讀書,後轉安徽農務講習所
1921-1924年日本靜岡縣農場茶葉部學習
1925-1927年 在蕪湖二農教書
1928年 在安徽六安中學教書
1929年 任上海園林局技佐
1930-1933年 在南京中學、南京棲霞山鄉村師範、貴池第

一師範教書

1933年3月1934年9月 實業部上海商檢局任技士
1934年10月1941年4月 任安徽祁門茶葉改良場場長
1941年10月1943年5月 任遷往重慶的復旦大學茶葉系主任、教授、茶葉

研究室主任

1943-1949年 任祁門茶葉改良場場長
1949-1955年 任中國茶業公司總技師、兼技術室主任、計
劃處處長。
1956-1972年 先後任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總公司和中國

茶葉總技師

1962年 當選全國政協委員
1963-1972年 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主要論著

1、 胡浩川,吳覺農.祁門茶葉復興計畫.上海商品檢驗局農作物檢驗組,1933
2 、胡浩川.古代塞外之茶葉貿易.國際貿易導報,1933,5(5):65~69
3、 胡浩川.日本茶的生產及其貿易.國際貿易導報,1933,5(5):85~95
4 、胡浩川,吳覺農.中國茶葉復興計畫.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5 、胡浩川.武夷山志御茶園文獻請後記.茶葉研究,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編,1944,2(1、2、3):37~41
6 、胡浩川.談茶經.茶葉研究,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編,1944,2(4、5、6):45~54
7、 胡浩川.今後茶業改進商榷.茶葉研究,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編,1944,1(2、3):33~35
8 、胡浩川.改進劣質茶之研討.茶葉研究,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編,1944,1(2、3):48~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