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卿

胡文卿

胡文卿(1876-1954),名煥章,亦名聞欽,字文卿,寶字行,臨潼縣雨金鎮東胡門村人。戲劇管理家,劇作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文卿
  • 別名:聞欽,
  • 出生日期:1876-
  • 逝世日期:1954
  • 代表作品: 《虞美人·香雲佳氣交盤結》
人物簡介,任職經歷,

人物簡介

胡文卿出身於一個中等農家,排行為大。自幼聰穎好學,學業長進很快,頗有大器早成之勢。詎料,剛步入青年,父親卻因病早故,生活重負壓在了他的肩上,使他不能再專心致志,刻意攻讀。於是,他挑起了家事管理的擔子,由於他經營有方,謹慎理財,家業漸為發達,成為東胡門村首屈一指的人家,同時,他從實踐中學到了不少理財的本領。雖則管家,卻沒有放棄學業,儘管沒有少年得志,還是考中了秀才、廩生,曾承師於孫仁玉先生。弟弟年長後,他考入陝西省法政專門學校,並以畢業時的優等成績獲得了貢生資格。

任職經歷

辛亥革命前,曾任陝西耀縣知事,其時加入同盟會,積極參與反清活動。中華民國成立後,先後任陝西省教育廳一科科長,省禁菸局總辦,省民眾教育館館長,省政府咨政,省通志館參訂,西安紅十字會會長等職。任職期間,由於他善於籌劃,精於理財,人有“小諸葛”之稱。期間,和楊虎城將軍交往甚深,並得楊的敬重,楊虎城任陝西省主席後,仍以“胡伯”相稱。他見虎城,不稱大號,直呼小名“九娃”。
他熱心於興辦教育事業,1906年,孫仁玉創辦雨金高級國小,他積極參預並捐資,為辦學人之一。任耀縣知事期間,積極興辦新學,發展耀縣地方教育事業。
1912年夏,李桐軒、孫仁玉二先生髮出了籌辦易俗社的倡議後,他積極回響,簽名捐款,為136名創辦發起人之一,骨幹社員。易俗社成立後,他先後擔任了好幾種重要職務。1914年12月,易俗社設立評議處,他擔任評議,期間,又義務擔任社內學生的國文教員。1917年,孫仁玉任社長時,購買了“宜春園”劇場,進行改造,改建工作由胡文卿負責,他周旋於財界和社會各方,籌措資金,精打細算,於社內資金相當緊缺的情況下建成了一座設有轉台的易俗社劇場,時為西北第一。1921年3月,值易俗社主力赴漢口演出之際,他擔任易俗西安本社社長,任期內,由於他經營有方,使本來依靠甲、乙班演出收入來維持生活的小學生在經濟上達到自給自足。劉鎮華圍城後的1927年,易俗社處於極度困難時期,改社長制為委員制,他擔任債務主任,當時,社欠外債一萬三千七百多塊銀元,討債者日駐門庭。當時,他除與債主反覆周旋外,又爭取到了各方的資助,為易俗社渡過這長時間的難關做出了顯著貢獻。難關初渡的1930年6月,他又擔任了易俗社社長。1934年1月,又複選復任,直到1937年12月,才改任評議長。在他任社長期間,易俗社曾兩次到北平演出,獲譽甚高。期間的1932年9月,南京政府撥款一千元令刊印社編劇本,他又負責了劇本出版工作,時出版社編劇本百餘種。1940年12月,復任易俗社評議長。1947年1月,轉任監事。
從1916年起,他兼任易俗社編輯,1917年9月,創作了懲戒貪詐、譏諷趨炎附勢的本戲《天香閣》;1918年5月,創作了勸誡妯娌和睦相處,以自身的美德影響和教育子女的折戲《美人畫》;1919年3月,創作了譏諷婦人想跟官夫坐享榮華的折戲《姑嫂決科》,9月,又創作了戒浮躁、勸忠厚的折戲《一拜緣》;1920年9月,創作了勸誡鹵莽從事的折戲《錯認緣》,同年,又創作了折戲《剪刀計》。此後,便輟筆。其原因是易俗社創始人、他的妹丈孫仁玉創作的大量劇目上演後,屢引起轟動,其創作速度之快令他驚訝,藝術質量之高令他欽佩,才華之超人令他自卑,自嘆不如。他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應揚長避短而好自為之”。可是,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由於熾烈的民族自尊心所驅使,又創作了頌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型戲《打倒日本化》。
1949年開國大典前後,彭德懷將軍代表西北軍政委員會在西安舉行建國招待會,胡文卿以社會知名人士被邀請。
1951年5月,易俗社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接辦,他便脫離易俗社。他於前在易俗社任事期間,勤於治理,嚴於管束,藝員中有吸毒、行賭、宿*行為及嚴重違紀者,均被開除,雖則社風為之一清,卻也失之偏激。1952年,“三反、五反”運動在易俗社開展後,往昔積怨得以引發,以18年前他蓋房曾借用社裡部分資金一事受到衝擊,使他精神上受到了沉重地打擊。在批鬥會上,他一再申明事實真相,卻無濟於事,在無法申明的情勢下,他說:“如若易俗社把我虧了,算我胡文卿為易俗社貢獻了。從易俗社成立的那時候起,我沒有對不起易俗社的地方,我要是把易俗社虧了,教我的後代祖祖輩輩當戲子給易俗社還帳!”一個“戲子”,激起眾怒,事成僵局。後來,胡文卿便一病不起,於1954年9月病逝於西安後宰門,葬於原籍雨金鎮東胡村南,年7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