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寧病毒

胡寧病毒是沙粒病毒科哺乳動物沙粒病毒屬中的重要成員,是生物安全四級病原。其主要流行於南美洲,天然宿主為野鼠。

2020年1月12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分子,有望阻止某些沙粒病毒感染人類。

基本介紹

  • 別名:Junin virus, JUNV
  • :病毒界
  • :沙粒病毒科
  • :哺乳動物沙粒病毒屬
  • :胡寧病毒
  • 中文學名:胡寧病毒
生物特徵,病理特性,預防治療,

生物特徵

胡寧病毒基因組包含一個長約7.2k的大片段L和一個長約3.5k的小片段S。L片段編碼基質蛋白Z和RNA聚合酶L,而S片段則編碼核蛋白NP(nucleoprotein)和包膜糖蛋白GPC(glycoprotein precursor)。NP蛋白和L蛋白、Z蛋白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所行使的功能分別為基因複製和轉錄、出芽並組成病毒的衣殼基質蛋白。GPC則由穩定信號肽(stable signal peptide, SSP)、介導病毒與受體吸附的包膜糖蛋白1(glycoprotein 1, GP1)和介導膜融合的包膜糖蛋白2(glycoprotein 2, GP2)三部分組成。

病理特性

胡寧病毒天然宿主為野鼠,在其體內症狀較輕或無症狀。人類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觸攜帶病毒的野鼠或其分泌物及排泄物、被其污染的食物和帶有病毒的氣溶膠等而被感染。一部分人(約35%)在感染後的1-2周內,症狀逐漸加重,表現出持續發熱、脫水、腎功能不全、低血壓、多處黏膜部位嚴重出血、神經紊亂、休克等症狀,最終死於大出血和昏迷。
胡寧病毒主要流行於南美洲,可導致阿根廷出血熱,致死率約為30%,僅次於伊波拉、馬爾堡等烈性病毒。隨著國際人員和物資的快速流通,JUNV有向北美洲、歐洲和亞洲蔓延的趨勢,對全球的生物安全形勢造成了威脅。儘管在阿根廷地區已批准使用活病毒疫苗(Candid#1)來預防JUNV的感染,但截至2018年6月仍無針對性藥物用於臨床治療阿根廷出血熱。

預防治療

2018年6月,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肖庚富研究組在抗病毒藥物專業雜誌《抗病毒研究》(Antiviral Research)上發表題為Novel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Juninvirus(《針對胡寧病毒的新型中和單抗》)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獲得了針對四級病原胡寧病毒(Junin virus, JUNV)的一系列中和單抗,其中命名為J99的單抗可在體外以0.78 μg/ml的作用濃度抑制50%病毒的感染(IC50=0.78 μg/ml),有望在體內發揮治療作用。
2020年1月12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分子,有望阻止某些沙粒病毒感染人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