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十八·刈麥有感

《胡十八·刈麥有感》是明代散曲家馮惟敏的散曲。此曲寫旱災之年,農民顆粒無收的慘狀,流露出對農家的同情。曲中開始以一個八十歲的老農之口以質樸的語言道出:“幾曾見今年麥!又無顆粒又無柴”。大災之年,糧食柴火,一點也無,何等悽慘。接著道出“三百日旱災,二千里放開”極言旱日之長及地域之廣,第一支曲最後兩句:“偏俺這臥牛城,四十里忒毒害”。飽含著老農無盡的辛酸、怨懟和無奈。此曲全用方言土語,質樸無華,卻高度凝鍊,是散曲中少有的現實主義佳作。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胡十八·刈麥有感》
【年代】明代
【作者】馮惟敏
【體裁】散曲
【宮調】北雙調
【曲牌】胡十八

作品原文

北雙調胡十八
刈麥有感
八十歲老莊家⑴,幾曾見今年麥⑵!又無顆粒又無柴⑵。三百日旱災,二千里放開⑷。偏俺這臥牛城⑸,四下里忒毒害⑹。
不甫能大開鐮,閃的個嘴著地。陪了人工陪飯食,似這般忒痴,真箇是罕希。急安排種豆兒,再著本還圖利。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間便開倉,里正哥過堂,花戶每比糧。賣田宅無買的,典兒女陪不上。
往常時收麥年,麥罷了是一儉。今年無麥又無錢,哭哀哀告天,那答兒叫冤?但撞著里正哥,一萬聲可憐見。

作品注釋

⑴莊家:農家,農民。
⑵幾曾:何曾,什麼時候。
⑶柴:柴草,此指麥稈。
⑷“三百日”二句:寫旱災時間之久和地域之廣。
⑸臥牛城:本指北宋都城汴京,此借指臨朐城。
⑹忒(tuī)毒害:太厲害,太嚴重。忒:又讀作tēi,方言,太。

作品簡析

此曲寫旱災之年,農民顆粒無收的慘狀,流露出對農家的同情。曲中開始以一個八十歲的老農之口以質樸的語言道出:“幾曾見今年麥!又無顆粒又無柴”。大災之年,糧食柴火,一點也無,何等悽慘。接著道出“三百日旱災,二千里放開”極言旱日之長及地域之廣,第一支曲最後兩句:“偏俺這臥牛城,四十里忒毒害”。飽含著老農無盡的辛酸、怨懟和無奈。此曲全用方言土語,質樸無華,卻高度凝鍊,是散曲中少有的現實主義佳作。

作者簡介

中舉後屢試不第,後謁選為淶水知縣,為官清廉介直,抑豪扶貧,豪族嫉恨之,謗詬四起,謫遷鎮江府學教授,五年後調保定通判,六十二歲時辭官歸鄉。聰穎博學,詩文雅麗。著有《海浮山堂輯稿》《海浮山堂詞稿》《擊節餘音》《石門集》等,還有雜劇《梁狀元不伏老》《僧尼共犯》兩種行世。現存散曲四百餘首,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貫注著耿介之懷抱及對自由真情的追戀,才氣橫溢,筆鋒爽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