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胡仲愔
- 所處時代:明朝
人物生平
胡仲愔是詔安雲南按察副使胡文的孫子,七歲時隨爺爺到京城觀賞元宵花燈,在繁華的都市中被人流衝散,小仲愔一時迷了路,到了夕陽西下還找不到爺爺,急得大哭起來。這時,剛好德化王朱常汶的王妃出來觀燈,見到他長得眉清眼秀,聰明伶俐,非常喜愛,便把他收留到王府中。德化王把《三字經》讓他觀讀,竟眼過能誦,大為驚奇,從此就讓他與府中世子、郡主們伴讀。
說來也怪,長得如花似玉的四郡主,卻偏偏喜歡這個閩南孩子,與他建立了純潔真摯的友誼。花開花落,八年匆匆過去了,胡仲愔已長成一個俊秀的書生。雖然王府生活萬般豪華,但他一直思念江南秀色,也懷念家鄉親人,三番兩次要求回歸家鄉。王妃很理解他的心情,但派人四處尋找他的原籍,都始終沒有找到。
到胡文再次赴京,前去拜望德化王時,聽德化王問起,爺孫這才相會。王爺對胡文道:“仲愔思念家鄉心切,請你帶他回去。”
王爺和王妃親自到十里長亭餞別。王妃眼看這個在王府養育成人的胡仲愔就要回到遙遠的南方去了,不禁淚水汪汪,一直用顫抖的手撫摸他,細細端詳著。胡仲愔也抑制不住離別的痛苦,撲倒在王妃的懷裡,嗚咽地叫著:“母親!……”最後由王爺做主,胡仲愔與四郡主訂立了終身,郡主羞答答地解下身上的玉佩,作為定情的信物交給了胡仲愔。
胡仲愔回鄉三年後,閩南一帶天花瘟疫流行,不幸染上天花。胡文找遍各地名醫診治,親自熬藥,最後雖然保住了仲愔的性命,但他俊秀的臉上卻留下了密密麻麻的斑點。
這時,在京都的王妃,考慮到郡主已長大成人,便多次催促王爺,要他宣召仲愔進京完婚。天啟五年(1625年),德化王終於奏明聖上下旨宣召胡文帶胡仲愔進京。
胡文雖遵旨將胡仲愔帶進京城,但想到孫子變得如此醜陋,怕耽誤四郡主的青春,再三婉言請求解除婚約。王妃從仲愔脊背上認出紅痣,確認是她養大的小仲愔時,沒說出第二句話,立即吩咐擇日成親。
三天后,在巍峨威嚴的太和殿,熹宗朱由校召見胡文爺孫,見到胡仲愔容貌醜陋,勃然大怒道:“御弟所奏,新郡馬才貌雙全,你是何方奴才,竟敢冒名欺君,當該問斬!”幸虧王妃及時趕到,上前奏明郡馬因患天花損害了容貌的原故,還一再爭辯道:“萬歲,村夫野老尚且一諾千金,何況王侯之家乎?天子以信治國,方取信於民,仲愔實在才華過人,怎可因天災而毀前約。”熹宗無奈,只得點頭揮手道:“罷了,朕準其為郡馬,封號‘儀賓’,擇日完婚。”隔日,德化王府張燈結彩,賓客盈門,“儀賓”胡仲愔與四郡主拜堂成親。
婚後,郡主不嫌仲愔容貌醜陋,兩人情投意合,攻書吟詩,弈棋彈唱,日子過得倒也快樂。冬去春來,胡仲愔不免想念詔安故鄉,但又不敢開口,心中鬱鬱不樂。郡主詢問,他只好實情相告。賢惠的郡主當即稟告德化王,準許她隨夫返回原籍定居。胡文為其夫婦建了一座宅第,後世稱為“皇姑樓。”
崇禎二年(1629年)胡仲愔為建宗祠,上疏求賜,崇禎帝朱由校為顯示對皇親的隆恩,親自揮毫題上“天潢懿戚”四個大字,鐫刻成匾,送到上湖村。
詔安縣上湖村,至今還有“皇姑樓”遺址和一塊長約八尺、寬近兩尺的牌匾。牌匾橫書“天潢懿戚”四個斗大金字,左邊直行小字寫“崇禎二年歲次戊辰德為”,右邊寫“御弟江西德化王以四郡主招贅儀賓胡仲愔立”。雖然匾上金漆今已斑斑駁駁,但書法雄渾挺拔,剛勁有力。這是明末崇禎皇帝御筆賜予上湖郡馬胡仲愔的珍貴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