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籠在我國起源較早,從新石器時代半坡遺址出土的陶器底部發現的不少編織印痕來看,大概要早於陶器的起源。湘西竹編背籠作為生產用具,最早見於宋朝朱輔《溪蠻從笑》:“負物不以肩,用木板為中枷之狀,鉗其頂,以布帶或皮束之額上...
背籠莊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上莊鄉田莊村下屬的四個自然村之一,據村內老輩講在清康熙初年,樊國言等10戶由樊集遷此,原為樊營。背籠莊村民小組 背籠莊主要是有田莊6組,7組,8組,9組,10組,11組,組成的。總人口接近1000...
背籠瓦 背籠瓦是陝西省的地名,1966年廢止,根據地形得名。地名含義 因此地形像背籠又像一塊瓦而得名。歷史沿革 清道光年間,有村民遷居此處,取名背籠瓦。1966年村民因生活不便遷居楊家扒。
《蘇幕遮·買背籠》是王哲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柳條柔,麻線細。妙手玄功,密織牢纏系。合格身兒都捏膩。堪與王風,背上成家計。水雲遊,靈性慧。套用衣餐,裡面深根蒂。脫下凡軀猜得謎。了了超升,全是伊相濟。作者簡介 王...
撒背籠村隸屬於板橋鎮大雞燈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板橋鎮南邊,距離村委會3.2公里,距離板橋鎮13.2公里。 海拔1606米,年平均氣溫15.3℃,年降水量1612.2毫米,適宜種植油菜、烤菸、生薑等農作物。有耕地400畝,其中人均耕地1.07畝,有林地4100...
金錦香,別名:杯子草、小背籠、細花包、張天缸、昂天巷子、朝天罐子、細九尺、金香爐、裝天甕、馬松子、天香爐,拉丁文名:Osbeckia chinensis L. 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桃金孃目;野牡丹科;金錦香屬;金錦香。屬下種類 ...
”(按:是對盛物竹器的泛指)也叫“背籠”:民國22年《達縣誌·風俗》引古郡志云:“背籠為荷,具襁褓,負嬰孩。”連結肩背和背籠的竹編背帶叫“背籠系系”,是一個富有鄉土氣息的方言疊詞。“背遭”:遭受處罰。與“背時”...
背籠莊清康熙初年,樊國言等10戶由樊集遷此,原為樊營。清同治元年修寨後稱樊寨,後因大部分村民編織竹器,且以背籠尤為馳名,演稱背籠莊。下河清康熙年間,李、彭、樊三姓同時由樊集分遷於此定居。由於白河岸上設有兩上渡口、...
土老司殺狗、殺豬及雞公,用狗、豬、雞血蘸於爛背籠和量米的箕斗上。然後將箕斗置於背籠,背至深山荒野偏嶺處,煮豬、狗、雞血稀飯,請親戚朋友吃。須將豬、狗、雞肉吃盡,不得帶回家裡,留下爛背籠而回,算是將地仙神遣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