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證

胃寒證,中醫病證名。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陰寒凝滯胃腑的證候。多由腹部受涼,過食生冷,過勞傷中,復感寒邪所致。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常見證型,胃虛寒(胃陽虛),胃實寒,預防調護,

病因病機

1. 飲食:胃寒患者多由於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黏膜的刺激。
2. 生活習慣:常常不按時吃飯,冷熱交替進食,飽一頓餓一頓,久而久之會造成胃寒。
3. 精神因素:生活節奏快,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也是促進胃寒症狀加劇的重要原因。
4. 天氣原因: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於天氣變冷而經常性的胃痛、腹痛、腹瀉等。

辨證要點

本證以胃脘疼痛和寒象為辨證要點。寒邪在胃,胃陽被困,故胃脘冷痛。寒則邪更盛,溫則寒氣散,故遇寒痛增而得溫則減。胃氣虛寒,不能溫化精微,致水液內停而為水飲,飲停於胃,振之可聞胃部漉漉水聲,水飲不化隨胃氣上逆,可見口淡不渴,口泛清水,或噁心嘔吐,舌苔白滑,脈弦或遲是內有寒飲的表現。

常見證型

胃虛寒(胃陽虛)

臨床表現:胃脘冷痛,綿綿不已,時發時止,喜溫喜按,食後緩解,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脈沉遲無力。
治法:溫中健胃。
方劑:理中丸加減。
常用中藥:人參、乾薑、甘草、白朮。

胃實寒

臨床表現:胃脘冷痛,痛勢急劇,遇寒加重,得溫痛減,脘痞作脹,噁心嘔吐,吐後痛緩,口淡不渴,口泛清水,脘腹水聲漉漉,舌苔白滑,脈弦或沉緊。
治法:溫胃散寒止痛。
方劑:厚朴溫中湯加減。
常用中藥:厚朴、陳皮、甘草、茯苓、草豆蔻、木香、乾薑。

預防調護

患者要養成有規律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忌暴飲暴食,饑飽不勻。胃痛持續不已者,應在一定時期內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忌粗糙多纖維飲食,儘量避免進食濃茶、咖啡和辛辣食物,進食宜細嚼慢咽,慎用水楊酸、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西藥。同時保持樂觀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與緊張也是預防胃痛復發的關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