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人

肯亞人

肯亞人,東非肯亞共和國居民的總稱。肯亞全國總人口有5140萬(2018年)。全國共有44個民族,主要有基庫尤族(17%)、盧希亞族(14%)、卡倫金族(11%)、盧奧族(10%)和康巴族(10%)等。此外,還有少數印巴人、阿拉伯人歐洲人斯瓦希里語為國語,和英語同為官方語言。全國人口的45%信奉基督教新教,33%信奉天主教,10%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肯亞人
  • 人口數量:3860 萬(2010年數據)
  • 國家/地區:東非肯亞共和國
  • 追溯歷史:300多萬年前
分類
約有3 860萬人(2010)。自1974年起,斯瓦希里語為國語,有文字,英語廣為使用。主要民族語言有基庫尤語、坎巴語、盧奧語、卡倫津語、索馬里語等。肯亞是人類發祥地之一,300多萬年前人類便在此留下了遺蹟。3 000多年前,這裡的居民主要是庫希特人和科伊桑人。
公元初幾個世紀,班圖尼格羅人開始由西向東遷入。他們共同創造了古代文明,留下煉鐵爐、石壩和水利灌溉遺址。中世紀,尼羅特人畜牧部落沿東非裂谷南下擴散,使該地區種族與民族成分複雜化。7世紀後,阿拉伯人來到沿海經商,相繼建立帕塔、拉木、馬林迪和蒙巴薩等城邦。15世紀,葡萄牙人開始侵入沿海地區。
19世紀中葉,英國和德國殖民者相繼到來,在此進行爭奪。1895年共同宣布肯亞為其“東非保護地”,1920年淪為其殖民地。各族人民對英國殖民統治進行了長期鬥爭,1952年興起茅茅運動,通過大規模游擊武裝鬥爭,沉重打擊了殖民者。
1963年獲得獨立。肯亞有大小民族40多個。南半部基本為班圖尼格羅各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67.4%,主要包括基庫尤人(為第一大族,聚居奈洛比特區及中央高原)、盧希亞人(聚居維多利亞湖卡維龍多灣沿岸地區)、坎巴人(聚居加拉納河與塔納河中上游之間地區)、古兩伊人(聚居卡維龍多灣南部丘陵地區)、梅魯人(分布在肯亞山東北麓,塔納河與沃索尼羅河上游之間地區)、米吉肯達人(聚居加拉納河下游,北起馬林迪南至蒙巴薩沿海平原)、恩布人(分布在肯亞山東南麓恩布地區)、泰塔人(聚居米吉肯達人西部,察沃國家野生動物園邊緣地區),還有庫里亞人、蘇巴人、姆貝雷人、波科莫人、巴瓊人、斯瓦希里人、塔維塔人、塔拉卡人等;北半部的東非裂谷帶以西及裂谷本身,為蘇丹尼格羅各族,實為尼羅特人南支,人口占全國總人口28%,主要包括喬盧奧人(占全國人口13%,為第三大族,聚居尼亞薩省西部,維多利亞湖東北部)、卡倫津人(占全國人口12%,聚居裂谷帶與維多利亞湖之間地區)、馬薩伊人(分布在南部與坦尚尼亞交界的荒漠地區)、圖爾卡納人(聚居在圖爾卡納省境內)、特索人(分布在西北部與烏干達交界地區)、桑布爾人(聚居圖爾卡納湖南部,肯亞山西北半沙漠地區)、恩多羅博人(散居於卡倫津人與桑布爾人分布區的叢林之中)、恩堅普斯人(多與恩多羅博人雜居)等;在東北部廣大荒漠地帶及東部叢林區則是庫希特人族體,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3.5%,主要有索馬里人(占全國人口2.5%,聚居東北部廣大荒漠地區)、奧羅莫人(分布在索馬里人分布區以西至圖爾卡納湖之間地區)、博尼人(散居於米巴河與塔納河下游之間的叢林之中)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