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變學最早是檢查全血粘稠度,血漿粘度的一門反映由於血液成分變化,而帶來的血液流動性、凝滯性和血液粘度變化的一門學科。
基本介紹
- 書名:肝臟血流變學
- 作者:王廣義 史小偉 劉永濤 主編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頁數:329 頁
- 裝幀:精裝
- 紙 張:膠版紙
簡介,價值,
簡介
隨著醫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基因治療的飛速發展,醫學血流變學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肝臟血流變學,就是通過分析肝臟血液流動變化、血液變化機制和肝內血液成分測定來診斷特殊肝臟疾病的一門學科,其發展與醫學分子生物學有著密切的關係,是未來肝癌、肝硬化基因治療的必備基礎。
價值
血液流變學包括全血比粘度,全血還原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電泳時間,血小板電泳時間,纖維蛋白原測定,血沉及紅細胞變形能力等10多項指標。主要是反映由於血液成分變化,而帶來的血液流動性、凝滯性和血液粘度的變化。在正常情況下,血液在外力(血壓)的作用下,在血管內流動,並隨著血管性狀(血管壁情況和血管形狀等)及血液成分(粘度)的變化而變化,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當血液粘度變大時,血液流動性就變差,也就最容易發生腦血栓性疾病。反之,粘度較小,流動性較好。
臨床和實驗資料表明,血液流變學異常是出血性腦血管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礎,並與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長期高血壓導致動脈壁內膜受損,纖維素性壞死和玻璃樣改變,管壁粥樣硬化,以至形成粟粒狀腦動脈瘤。一旦動脈內壓力驟升,超過血管壁的耐受性時,就會導致破裂出血。而血脂升高,血粘度增高,血流緩慢,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以及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諸因素的參與,又易形成梗塞。由此可見,血液流變學異常,可以導致雙向性轉化。出血和梗塞是同一病理形態下的兩種發展結果,有相同的密切相關的病因和病理基礎,血流變學異常,血脂增高,血液的凝滯性增強等是主要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