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三角

肌三角,是由頸前正中線胸鎖乳突肌前緣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圍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肌三角
  • 類型:肩胛舌骨肌
  • 性質:形態與被膜
  • 位置:氣管前
境界,內容,1)形態與被膜,2)位置與毗鄰,3)甲狀腺的動脈與喉的神經,

境界

其淺面的結構由淺入深依次為皮膚、淺筋膜、頸闊肌、頸前靜脈與皮神經,以及頸筋膜淺層;其深面為椎前筋膜。三角內有淺層的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深層的胸骨甲狀肌和甲狀舌骨肌,以及位於氣管前筋膜深部的甲狀腺、甲狀旁腺、氣管頸部和食管頸部等器官。
肌三角

內容

(1)甲狀腺

1)形態與被膜

甲狀腺呈“H”形,有一峽部和兩側葉。據統計,峽部缺如者約占7%;有錐狀葉者約占70%,此葉連於左側葉者略多。氣管前筋膜包繞甲狀腺形成腺鞘,又稱甲狀腺假被膜。甲狀腺的外膜稱真被膜,即纖維囊。二者之間為囊鞘間隙,內有疏鬆結締組織、血管、神經及甲狀旁腺。假被膜在側葉內側和峽部後面與甲狀軟骨,環狀軟骨以及氣管軟骨環的軟骨膜愈著並增厚,形成甲狀腺懸韌帶,將甲狀腺固定於喉及氣管壁上;因此,吞咽時,甲狀腺可隨喉上、下移動,為判斷是否甲狀腺腫大的依據之一。

2)位置與毗鄰

甲狀腺的兩側葉位於喉下部和氣管上部的前外側,上極平甲狀軟骨中點,下極至第6氣管軟骨。有時側葉的下極可伸至胸骨柄的後方,稱為胸骨後甲狀腺。甲狀腺峽位於第2~4氣管軟骨的前方。甲狀腺的前面,由淺入深有皮膚、淺筋膜、頸筋膜淺層、舌骨下肌群及氣管前筋膜。側葉的後內側鄰接喉與氣管、咽與食管以及喉返神經等;側葉的後外測與頸動脈鞘及鞘內的頸總動脈、頸內靜脈和迷走神經,以及位於椎前筋膜深面的頸交感乾相鄰。當甲狀腺腫大時,如向後內方壓迫,可出現呼吸、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如向後外方壓迫交感乾時,可出現瞳孔縮小、眼裂變窄及眼球內陷等。

3)甲狀腺的動脈與喉的神經

甲狀腺上動脈與喉上神經:甲狀眼上動脈起自頸外動脈起始部的前面,伴喉上神經外支行向前下方,至側葉上極附近分為前、後兩支。前支沿側葉前緣 下行,分布於側葉前面,並有分支沿甲狀腺峽的上綠與對側支吻合;後支沿惻葉後綠下行,與甲狀腺下動脈的升支吻合。該動脈沿途的分支有胸鎖乳突肌支、喉上動脈及環甲脫支等。喉上動脈與喉上神經內支伴行,穿甲狀舌骨膜,分布於喉內。喉上神經是迷走神經的分支,在舌骨大角處分為兩支:內支伴喉上動脈穿甲狀舌骨膜入喉,分布於聲門裂以上的喉黏膜;外支伴甲狀腺上動脈行向前下方,在距側葉上極約1cm處,與動脈分開,彎向內側,發支支配環甲肌及咽下縮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結紮甲狀腺上動脈時,應緊貼腺的上極進行,以免傷及喉上神經外支而致聲音低鈍,嗆咳等。
甲狀腺下動脈與喉返神經:甲狀腺不動脈是甲狀頸乾的分支。沿前斜角肌內側緣上行,在頸動脈鞘與椎血管之間彎向內下,近甲狀腺側葉下極再彎向上 內,至側葉後面分為上、下兩支,分布於甲狀腺、甲狀旁腺、氣管及食管等。喉返神經是迷走神經的分支。左喉返神經勾繞主動脈弓,右喉返神經勾繞鎖骨下動脈,兩者均上行於氣管與食管之間的溝內,至咽下縮肌下緣、環甲關節後方進入喉內,稱為喉下神經,其運動支支配除環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感覺支分布於聲門裂以下的喉黏膜。左喉返神經行程較長,位置較深,多行於甲狀腺下動脈的後方;右喉返神經行程較短,位置較淺,多行於甲狀腺下動脈前方。二者入喉前都經過環甲關節後方,故甲狀軟骨下角可作為尋找喉返神經的標誌。喉返神經通常行經腺鞘之外,多在甲狀腺側葉下極的後方與甲狀腺下動脈有複雜的交叉關係。因此,施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時,應遠離甲狀腺下極結紮甲狀腺下動脈,以免傷及喉返神經,引起聲音嘶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