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鼎湖山位於廣東省
肇慶市境
東北部,東距廣州70千米,西距肇慶18千米。地處北緯23°10',東經112°31'。總面積達11.33平方公里,最高處的雞籠山頂高1000.3米。
因地球上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乾草原,唯獨鼎湖山一帶有綠色植被覆蓋,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地質地貌
鼎湖山由幾列同向(北東東—南西西)的山脈組成,山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按高度大致可以劃分為四級,第一級高程在800米以上,主峰雞籠山海拔1000.3米,它的左右諸峰均是800米以上的高峰。第二級高程為500~800米,這級高峰以石仔嶺為東南界,在石仔嶺的西北或其左右諸峰,高均在500米以上,石仔嶺海拔598米。
第三級高程為250~500米,在石仔嶺東南諸峰,高程均不超過500米,主峰三寶峰海拔491.3米,其他峰高多在300~400米之間,第四級高程在250米以下,屬山前的丘陵密集地帶,它在樹木園、地質療養院、米塔嶺一線的東南,包括塘娥嶺、後龍山、米塔嶺諸山。
地質特點
鼎湖山與北嶺山的構造基本相同。鼎湖山的走向為北東東—南西西的單斜、褶皺、斷裂山地。
山地內部山體密集、峰巒重疊,起伏大,斷層陡崖發育,層狀地貌清楚。
有名的鼎湖斷裂帶自北東向南西橫穿山地中部與北嶺斷裂帶相接,為形成山地中的瀑布奇景和險峻壯觀的山勢提供了良好條件。
在山地中的各山峰坡度多在30°~40°,局部在60°以上,少於15°的很少。
從雞籠山向東南經石仔嶺、三寶峰到坑口,直線距離4.4公里,高程由1000.3米降至8米,比降達22.5%。
山上水蝕地形明顯,溝谷深切,山脊狹窄,V型谷深100~300米,溝谷之間的山脊成棱狀,最窄處僅有3~5米,剝夷面發育了500、300~400、150~200、80~100米等多級。
發源於雞籠山的山溪有南北兩支,均自西北向東南流,橫切山地構造走向線,在岩層斷裂的地方往往發育成斷崖和階梯狀河谷,谷底基岩出露或亂石成盡,從而使溪流發育了眾多的激流、瀑布、深潭奇景,南支雲溪有老龍潭、三昧潭、水簾洞天等;北支天溪,水流出天湖後,階梯狀河床明顯發育,其中落差最大的
飛水潭,斷崖高達40米。
兩溪為同向山脊相隔,成為山地自西北向東南的分水嶺。
氣候條件
鼎湖山地區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長,太陽輻射豐富,既無嚴冬又無酷暑,終年溫暖。
由於夏季盛行濕熱的東南或偏南氣流,颱風頻繁光顧,帶來了充沛的降雨。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鼎湖山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植物資源,
自然保護區面積17000多畝,其中原始森林2000多畝,蔥蘢茂密,結構複雜,是世界少數的特殊森林類型,被譽為“活的自然博物館”。
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56種,其中珍稀瀕危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3種;以鼎湖山為原生地的植物有30種。鼎湖山多樣的生態和豐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良好的棲息環境。
動物資源
鼎湖山有鳥類178種,獸類38種,其中國家保護動物15種。
礦產資源
鼎湖區礦產資源較豐富,囊括硯石、石膏、大理石、黃金等21種礦產資源。
主要景點
慶雲寺
鼎湖山自唐代以來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和旅遊勝地。高僧雲集,周圍建起三十六招提,前來朝拜、遊覽的香客、遊人越來越多。
明崇禎年間,即公元1633年,山主梁少川蓮花峰建起蓮花庵,第二年又迎來高僧棲壑和尚入山奉為主持,重建山門,改蓮花庵為慶雲寺,到了清代,慶雲寺規模越來越大,成為嶺南四大名剎之首。
寶鼎園
寶鼎園以展現中國古代鼎文化為主題,將中國著名的青銅器鼎、鼎文化與自然和山水文化融為一體。寶鼎園
由國內資深的古建築設計機構、專家與青銅器專家共同規劃設計,整個寶鼎園充滿中國古文化氣息,寶鼎園有兩個世界之最,一是肇慶九龍寶鼎,二是端溪龍皇硯。
飛水潭
又名龍潭飛瀑,位於鼎湖山南半山腰、慶雲古剎下東側。
山石嶙峋,瀑布從40多米高的崖頂深處狂奔而來,直往下飛瀉。瀑布下,中有巨石,上刻"枕流"2字。
生態保護
鼎湖山的生態底線就是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三區界限不容更改。
作為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鼎湖山以分區管理的模式,守住鼎湖山保護與開發的“生命線”。
1979年鼎湖山成為我國第一批加入“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列入國際潮濕雨帶林保護網,建立了“人與生物圈”研究中心,成為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基地。
1956年到如今已有100個以上的國家和地方上的研究項目在這裡開展。
鼎湖山美麗的背後,是四代鼎湖山保護區工作人員的艱辛付出。
人文歷史
名人留跡
1980年原國家副主席、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女士有手書碑刻“孫中山游泳處”於崖壁上;“日本入唐留學僧榮睿大師”碑亭,為1963年10月鑒真和尚(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逝世1200周年紀念委員會所立。
在明末清初之時,鼎湖山也曾被稱為
天湖山,原因是在明末清初之際,肇慶曾是
南明永曆皇帝的行宮所在。據說永曆帝駐蹕肇慶時,曾多次上過鼎湖山。
詩文讚譽
清初嶺南著名詩人
陳恭尹曾寫過一首叫《端州華嚴庵送何孟門、陶握山、王紫·游鼎湖》的詩,其中加有注文說:“棲壑大師以(桂王)行宮在端州,改鼎湖山為天湖。”可見改叫鼎湖山為天湖山,明顯帶有紀念南明永曆皇帝的意思。
但是隨著
永曆政權滅亡和清朝統治走向穩固之後,天湖山這個名稱也就逐漸就無人問津了。
古籍記載
郝玉麟《廣東通志》卷十二之山川志云:“頂湖山在(肇慶)城東北四十里,高千餘丈,山頂有湖,四時不竭,山半有白雲古剎,繞寺產佳茗。”又卷五十二之物產志云:“頂湖茶:端州之白雲山頂有湖,僧人於巖際種茶,烹之作素馨花氣,味甘淡而滑,然歲收止石許。”
交通信息
在廣州汽車省站坐每25分鐘/班的廣州-肇慶的大巴(票價50元),在肇慶321國道鼎湖山牌坊下車,直走2公里或打的(起標價5塊,加1元燃油費,不需跳表)即到達鼎湖山門票口。
在廣州越秀南汽車或在芳村窖口客運站站坐廣州—肇慶大巴,在鼎湖坑口站下車,再步行5分鐘到鼎湖山門票口。
在肇慶市區七星岩牌坊處亦可乘坐21路公共汽車(票價2元)直達鼎湖山入口廣場。
自駕車人士,從廣州方向過來的驢友可以走廣三高速,再轉入321國道,在鼎湖山牌坊處再直入2公里即到。
若是走廣肇高速路線來的驢友,就必須過肇慶市第二大橋處轉向往廣州方向走,到鼎湖山牌坊處再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