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注意力的測量、機制和影響

《聽覺注意力的測量、機制和影響》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張語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聽覺注意力的測量、機制和影響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張語軒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注意力通過最佳化神經處理資源而保證目的性的行為。聽覺領域的注意力研究遠遠落後於視覺領域。其中一個重要的阻礙因素是缺乏區分和量化注意力不同亞功能的工具。本項目的第一個目標是結合建立在視覺成像研究基礎上的注意力理論和聽覺的特點研發這樣的工具。作為這種研發的基礎,我們已經開發和發表了一個測量注意力指向和執行控制的簡便測試。這個測試使用單音,通用於兒童和成人,並且能夠揭示不同聽覺感知任務中所使用的注意力控制水平。本項目將把這個測試擴展到注意力的其他亞功能,包括警覺,維持和轉換,以及不同的聲音維度。利用這些新的測試,我們下一個目標是系統地檢測不同注意力亞功能的機理和影響,包括他們與感知和認知負荷的互動,他們的電生理基礎,以及他們對不同環境下和不同人群中的聽覺感知的調節。通過提供和使用能夠區分和量化聽覺注意力不同亞功能的工具,本項目將把聽覺注意力的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層次,並且具有直接套用的前景。

結題摘要

結題摘要 本項目擬檢驗聽覺注意在中文語音環境中的分配和使用。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使用經典的注意檢驗範式,與中文語音材料結合,發現在中文語音知覺任務中,聽覺注意的分配和中文語音處理方式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具體的實驗結果如下: 1、初期發現:聽覺注意在中文母語者的聽覺認知中的分配,比如在聲音內容和位置的注意指向分配上,與非音調語言母語者有明顯差異。當使用語音材料時,這一差異尤其巨大,超出了注意影響的範圍。 2、目標調整:我們提出前期實驗結果可能反應了語音加工機制在不同語言中的差異。由於目前基於語音加工理論主要基於非音調語言,我們提出了一個適用於中文(音調語言)語音處理的模型 (the Reverse Accessing Model, RAM)。這個模型整合了語音處理、工作記憶以及語言任務中涉及的聽覺注意,尤其是不同語音維度和層次之間的干擾,能夠很好地解釋我們的數據以及領域內現存的混亂甚至矛盾的實驗結果。 3、模型檢測:我們對新構建的語音處理模型在不同的語音知覺任務中進行了初步的實證檢驗,結果證明模型能夠很好地預期語音辨別任務在不同刺激條件下的行為變化。此外,我們設計並且研究了不同語音任務情況下的電生理機制。電生理的研究結果與基於行為數據提出的語音處理模型一致。 4、理論貢獻:整合數學模型、行為數據和電生理數據,我們提出中文語音的線上處理中,大部分信息屬於隱性處理,即不進入和占用工作記憶,只有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才通過注意自上而下重新激活。只有最頂層的字詞(word)和音節(atonal syllable)信息才進入工作記憶,可以隨時調用。這種信息處理方式可以最大化語音認知的效率。在這種語音處理方式中,音調信息大部分時候是隱性信息。一般認為的音調知覺困難實際上是來自音節和字詞信息的在工作記憶中的衝突和相互干擾。 本項目的發現對音調語言的語音認知以及聽覺注意的研究均有重大的拓展。目前第一部分的數據已經投稿,正在等待專家評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