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貢圖(唐代閻立本創作絹本設色畫)

職貢圖(唐代閻立本創作絹本設色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職貢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該畫描繪的是唐太宗時,婆利國和羅剎國千里迢迢前來朝貢的情景。畫中共有二十七人,其中白衣虬髯騎白馬的人是羅剎國使者,身後有僕從打著傘執著扇,抬著禮物。左邊穿長袍手裡托著珊瑚打著傘蓋的人是婆利國使者,他的隨從也帶著各式各樣的禮物。整幅畫設色淡雅,人物造型奇特,線條流暢自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職貢圖
  • 作者:閻立本
  • 創作年代:唐代
  • 幅式:卷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61.5cm,橫191.5cm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技法,色彩,服飾,名家點評,後世影響,研究價值,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職貢圖
此圖表現的是唐朝時期西域使臣拜見大唐天子的情景,參見隊伍排列成隊,正行進在郊野丘陵間。中間穿白色長袍、騎高頭大馬者為使臣,身後有舉傘持扇的衛侍。隊伍中的人們持有各種不同的貢物,有的手捧珊瑚,有的肩打象牙,有的抱著假山釘,有的抬箱頂罐。一隻似羊的牲畜也被作為禮品送來,它與中原羊有所差異,犄角細長,形體較為消瘦。使臣隊伍中的人們形象各異,姿態不一,或長須連鬢,或膚色黝黑,或大袍裹身,或赤膊袒胸,僅圍短裙,顯然屬於不同民族,有些甚至來自熱帶。

創作背景

唐朝時期,中國為世上強大的國家,連線東西雙方的通商大道行旅不絕。首都長安在當時已經是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國際性都市,並且成為歐亞大陸上的一個活動中心。在長安的街道上,各類種族、膚色的人群熙來攘往,呈現著嘉年華般的熱鬧與多樣。閻立本《職貢圖》所描繪的便是唐太宗時,南洋的婆利、羅剎、與林邑國等前來中國朝貢及進奉各式珍奇物品的景象。
閻立本常常配合當時的重大政治事件進行創作,曾參與繪製《秦府十八學士圖》、《凌煙閣功臣圖》。貞觀三年(629),閻立本被詔畫《外國圖》(《職貢圖》)。

藝術鑑賞

技法

畫中的每位使臣的畫相,結束各異,雙手的動作,有的略為不同,人物刻畫精湛,衣紋作鐵線描。總體來說,整幅畫卷,畫法不媚,古雅有餘,用筆高古渾厚,設色則渾穆無華,都保存了較古的風格。
圖中人物比例準確,筆法圓勁,氣韻生動,線條外形狀如鐵絲,內沒有粗細變化、遒勁有力的圓筆線條,是為表現硬質布料的主要技法。《職貢圖》描繪的是當時“萬國來朝、百蠻朝貢”的情景。人物形態靈活逼真,體現出了當時繪畫的高超技法。

色彩

在色彩上,蕭繹和閻立本的《職貢圖》又有一定的區別,蕭繹的《職貢圖》用筆秀潤連綿,注意細節的表現。閻立本的《職貢圖》厚重明麗、具有更大的感染力,處處展現大國風範及氣勢。

服飾

在服飾上,閻立本畫上的服飾不再像蕭繹畫上的服飾那樣正規統一,有的沒有穿著上衣,可以看出唐朝服飾上的開放。

名家點評

北宋詩人、畫家蘇軾題畫詩《閻立本〈職貢圖〉》:貞觀之德來萬邦,浩如滄海吞河江。音容傖獰服奇魘,橫絕嶺海逾濤瀧。珍禽瑰產爭牽扛,名王解辮卻蓋幢。粉本遺墨開明窗,我喟而作心未降。魏徵封倫恨不雙。

後世影響

“職貢圖”這個題材有兩類,一類以描繪各方來朝使節圖像為主的表現方法,從此成為歷代《職貢圖》的基本形式之一,代表作是蕭繹《職貢圖》。與之相對,在另一類《職貢圖》中,畫家並不對使節的服裝樣貌做出精細描繪,而是著重凸顯朝貢隊伍的壯觀和所獻貢品的珍奇,開創這一類型風格的據傳為唐朝閻立本所繪的《職貢圖》。

研究價值

此圖的繪畫筆意含宋畫風格,但全圖的結構特徵還保存了唐畫風格。設色淡雅,以紅色加點綴。它的保存為研究唐朝時期對外的政治,經濟關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閻立本,生活於7世紀,約卒於唐高宗鹹亨四年(673年),是唐朝初年的畫家。他出生在一個藝術氣氛濃郁的家庭內,父親和兄長均是宮廷藝術家,擅長繪畫和設計。在兄長去世後,閻立本接替他繼續在宮中供職。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可知,閻立本的藝術活動與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密切相關。閻立本年輕時,即在尚為秦王的李世民府中任職,並於唐武德九年(626年)繪製了為李世民奪取天下立過大功的18個謀士的肖像。唐貞觀十七年(643年),閻立本又奉已即帝位的李世民之命,畫了24位唐朝開國功臣的肖像,並懸掛在宮廷的主要殿堂凌煙閣內,稱為《凌煙閣功臣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