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玉聲,福建人,在山西創建了一個龐大的“璞真事業機構",在三年時間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達6·12億元、集資詐欺4800多萬元,受害民眾近萬餘人次。山西省公安廳日前向社會公布一起山西特大非法集資詐欺案。犯罪嫌疑人聶玉聲,又名聶鈺聲,男,37歲,福建省三明市人,來山西前為中學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聶玉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師
- 主要成就:在山西創建了一個龐大的“璞真事業機構"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民眾
犯罪歷程,案件還原,事件反思,
犯罪歷程
1998年,聶玉聲在山西省晉中市榆次成立“晉閩食用菌有限公司",經營一年後關閉。1999年1月,在太原市註冊“山西璞真靈芝酒業有限公司",由於經營不善,虧損嚴重,以至於不能正常經營。
於是,聶玉聲經過苦思冥想後,自創了所謂的一套“先樹品牌,再搞銷售,定牌生產"的經營理念,並親自撰寫了《苦幹不如巧幹,移山不如搬家》的宣傳冊,將其定為進行詐欺的“理論思想"。
從1999年10月開始,聶玉聲打著“消費=創業=就業"的旗號,到山西各地進行演講宣傳,發展隊伍,開始了其非法吸取公眾存款和集資詐欺的犯罪活動。
之後,聶玉聲又分別成立了“山西三江源璞真生態環境投資有限公司"、“山西璞真假日俱樂部有限公司"、“璞真大廈"(與“山西璞真靈芝酒業有限公司"合稱為“璞真事業機構"),招募了為其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欺服務的工作人員54名,聶玉聲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璞真事業機構"以高於國家銀行存款利率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平均支付利息做“誘餌",先誘惑一批“先驅者",然後由“先驅者"現身說法,像一石擊水引發萬道漣漪一般,形成層層連環。
從此,山西各地一些游閒人員紛紛加入其隊伍,成為“璞真事業機構"的“先行者",由這些“先行者"親身的“實踐"和說教,山西各地一些不明真相的工人、農民甚至一些企業,便“慷慨解囊"甚至傾其所有,爭先恐後成為“璞真人"。
2003年2月以來,山西省公安廳經濟偵查總隊陸續收到“璞真事業機構"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數千萬元的民眾舉報。
2003年6月28日,在山西省公安廳的直接組織和指揮下,對設在太原市的“璞真事業機構"總部依法進行查封,抓獲了以聶玉聲為首的1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凍結了該機構在山西各個銀行的賬戶及存款6700萬元,查扣汽車24輛。
案件還原
營造“吸錢網路”
公安部門的調查表明,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璞真事業機構"支付的高額回報比率最高時曾達到175%。此後,逐漸降低為75%、50%和20%。
從2000年9月開始,聶玉聲就利用複印於其自撰的宣傳小冊封面上的中央領導的題字,利用中央電視台《夕紅陽》欄目、山西電視台、《科學導報》等各種新聞媒介,大肆宣傳和包裝自己的企業,為其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欺創造條件。
同時,聶玉聲聘用骨幹成員梁經生等人在山西的太原、晉中、運城、長治、陽泉等市四處遊走,針對下崗職工、待業青年、老年人和殘疾人,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以“巧幹"和“成功致富"為賣點,利誘這些人員加入璞真公司,成為所謂的“璞真人"。進而以給“璞真人"免費品嘗“璞真產品"為由,要求其交“產品抵押金"。
為鼓勵“璞真人"發展下線,誘導更多民眾加入,收取更多押金。聶玉聲為交“產品抵押金"者出具“產品抵押金專用收據",並承諾定期返本付高利。如以交10000元為例,半年後連本帶利退還15000元,半年淨掙5000元。從2000年10月至2003年6月,“璞真事業機構"先後出台六種集資模式,返還本金時間從半年、八個月、一年至十五個月不等。支付的高額回報比率,從前期(2000年9月至2001年4月)的175%、75%,到中期(2001年5月至2002年底)的50%,再到查封前(2003年初至2003年6月)的20%,平均支付利息均大大超出國家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聶玉聲為擴大其非法吸收資金的規模和效果,自己還編制了“P級網路",根據集資額和加入時間,對集資民眾實施分層次劃分管理,形成“上線"和“下線"。其核心是附加多種獎勵制度,以刺激參與集資者更快更廣地發展“下線",達到其聚斂金錢的目的。
公安部門調查,“璞真事業機構"共發放各種獎勵汽車134輛(已追回74輛),獎勵現金1700多萬元。從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山西璞真靈芝酒業有限公司及其法人代表聶玉聲共非法吸收、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總額高達5·7億多元。其中已返還本金3·2億多元,支付各種高額返利1億多元。支付獎金1700多萬元。
偽裝慈善家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被福建人聶玉聲包裝起來的“中國璞真事業機構",還有一套利用所謂的“綠色財富計畫"進行集資詐欺的“業績"。
聶玉聲在推廣宣傳“綠色財富計畫"時,稱“資金來源以三江源公司投資為主,組織和吸收社會閒散資金以及政府扶貧資金為補充"。經公安部門查證,聶玉聲僅在2003年5月為了貸款需要,由酒業公司匯入三江源公司1500萬元。6月將其中500萬元抵押到農行山西省分行營業部辦理了400萬元的貼息貸款,且上述資金至今分文未動,從未用於所承諾的樹木種植計畫中。該三江源的資金來源,基本上為社會公眾集資款項。
三江源公司對外宣稱,“其掌握有萬畝樹苗,可用於種植10萬畝樹林,公司主要運作模式是以紙帶林,以林帶紙,科工貿林紙漿一體化,計畫每年種植‘速生豐產林'10萬畝,5年內達到50萬到60萬畝,每年造紙2萬到3萬噸,5年內達到15萬到20萬噸規模。"經查,該公司至今無任何製漿造紙能力,萬畝樹苗純屬虛構。聶玉聲僅在2002年7月與山西省扶貧開發服務中心就合作營造“速生豐產林"簽訂了一份合作契約,約定由三江源公司投資,由山西省扶貧中心落實具體樹木種植,以每年10萬到15萬畝,5年內營造50萬到60萬畝的規模開展“速生豐產林"的種植。
契約簽訂後,從2002年11月起至2003年1月17日止,三江源共向扶貧中心支付苗木款165萬元用於實施其“綠色財富計畫",另支付扶貧中心針對該計畫成立的“速生豐產林"領導班子的日常辦公費用21萬餘元,其餘以“綠色財富計畫"募集到的款項,均為三江源挪作他用。
2002年11月,三江源公司委託山西省林業勘測設計院就“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進行可行性論證。據該設計院出具的可行性報告稱:以三江源公司每年營造50餘萬畝“速生豐產林"為基礎,三江源公司每年需投資8100餘萬元,15年後其平均投資年利潤率為12·8%。
然而,三江源公司有意隱瞞上述報告事實,在其所謂“綠色財富計畫"中宣稱:以1萬元為例,15年即可回報10·6萬元,年利潤率近64%,兩者相差5倍。由此可見,該公司在明知承諾不能兌現的情況下,仍以巨額回報誘騙廣大民眾集資。至公司被公安機關查封時,三江源公司完成的全部造林投資額僅為165萬元,且無任何經營贏利。該公司及其法人代表聶玉聲巧借相關單位名目,隱瞞公司毫無經營業績、無任何履約能力的事實,以達到非法募集和占有社會公眾資金的目的。 山西省公安廳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聶玉聲給公司註冊名稱的“三江源"三個字,是非法盜用中央領導的親筆題詞,並在其刻錄的“消費=創業=就業"的宣傳光碟上,別有用心地編輯入中央領導同志的形象,以期利用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民眾中的崇高威望,騙取廣大民眾的信任。其次,聶玉聲還通過各種媒體,精心策劃了一整套的宣傳攻勢,為三江源公司包裝了一個技術創新、管理先進的優質公司形象。
在山西省部分縣、市(區)以及福建等地,聶玉聲設立陳香梅—璞真老人安養中心,將其本人偽裝為一個一心為民,一心向善的企業家和慈善家,以此打消廣大民眾對“綠色財富計畫"的顧慮。從2002年7月起至公安機關查封該公司為止,利用其所謂的“綠色財富計畫"向社會大肆非法集資達4800多萬元。
身披“合法”外衣
山西省公安部門的調查表明,作為山西省特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欺集團的“璞真事業機構",不僅騙了1萬餘名民眾,同時也騙了作為政府職能部門的工商局。
2002年7月2日,聶玉聲將山西璞真靈芝酒業有限公司的現金2000萬元,存入山西三江源璞真生態環境投資有限公司設在中國銀行太原市平陽支行山大分理處做驗資的賬戶內,同時把在山西璞真靈芝酒業有限公司工作的公司財務人員劉盛改,捏造為山西三江源璞真生態環境投資有限公司的股東之一,由山西振華會計師事務所據此出具了晉振師驗字(2002)第085號驗資報告書,騙取了山西省工商局的核准,於2002年7月4日成立了山西三江源璞真生態環境投資有限公司。
2002年7月9日,在聶玉聲授意下,出納員又將這筆2000萬元的註冊資金抽逃轉回山西璞真靈芝酒業有限公司。至此,犯罪嫌疑人聶玉聲以欺詐手法,為山西三江源璞真生態環境投資有限公司披上了合法外衣,以便其實施集資詐欺犯罪。
2002年12月24日,犯罪嫌疑人聶玉聲又虛擬劉盛改為股東,用山西璞真靈芝酒業有限公司集資款1200萬元和山西三江源璞真生態環境投資有限公司的集資款800萬元,總計2000萬元,在山西省工商局註冊成立了山西璞真假日俱樂部有限公司。
之後,聶玉聲利用以俱樂部為客戶辦理“住房卡"的名義大肆非法吸收、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具體辦法是將“住房卡"分為會員卡、貴客卡、至尊卡三等。每張卡4萬元,一年後還本,並給30%的高額利息,一年後淨掙1·2萬元。如果每個人再發展5個會員卡,也就是集夠24萬元,就升級為貴賓卡,給發展人發3000元獎金。如果貴賓卡再發展5個下線,也就是集夠120萬元,再發5000元獎金。
從2002年12月至2003年6月,犯罪嫌疑人聶玉聲以山西璞真假日俱樂部有限公司辦理住房卡給予高額回報和獎金的名義,共非法吸收、變相吸收公眾存款3400多萬元。
事件反思
“嶄新”的經營模式,高額的“利率回報”以及對於信用的“良好”把握。在“璞真”一案中高達175%的回報率讓人嘖舌也垂涎。如果說這樣的利誘只是給予5萬名受害者的一個直接動因的話,那么對於回報的意外實現則更加堅定了他們投資的信心。
據了解,聶玉聲的妻子是平遙縣某村人,而聶的岳父也就成了“璞真集團”的主要成員。在聶玉聲妻子所在的村莊中90%的村民都向“璞真”投入了資金,他們的理由是聶的岳父家幾代人在村里都是誠實而極有信譽的,他們信得過。與此同時他們也看到了這種利益的一再實現。
據山西警方統計,2002年山西省平遙縣全年財政總收入為1.52億元,而這一年,僅平遙一地往“璞真”投入的資金就達到了1.64億元。如此巨大的民間資本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迅速聚攏,這其中透射出的意義值得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