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曲折

聲曲折是我國古代主要記譜法之一。漢代歌詩演唱時對曲調的一種記錄方法,目前不能確知其具體形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聲曲折
  • 出處:《漢書·藝文志》
  • 釋義記譜法
  • 拼音:shengquzhe
漢書·藝文志》載有“河南周歌詩”7篇之後,有“河南周歌聲曲折”7篇;“周謠歌詩”75篇之後,有“周謠歌詩聲曲折”75篇
藏族也有類似的古老記譜法,由經布敦(1290~1364)和宗喀巴(1351~1419)創製,稱為央移,目前在德格印經院使用。
聲曲折即曲調,或依據曲調的高低上下而繪製的一種樂譜。《隋書》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牛弘等人奏議:“自古至漢……樂名雖隨代變更,而音韻、曲折理應常同。”這裡的曲折即指曲調而言。《漢書·藝文志》著錄有《河南周歌詩七篇》與《河南周歌聲曲折七篇》。河南“周歌”以“詩”與“聲曲折”並列,應是詞和曲的關係。“聲曲折”被記錄而成篇、成書應即記錄曲調的樂譜。這一類樂譜的實物,在我國現有史料中,見於“道藏”的有明代以前的《玉音法事》;而藏、蒙喇嘛教中有使用至今的曲折譜,大略有僧、俗兩派;藏族音樂藝人中流傳的稱為“央移”譜,喇嘛教寺院中所用的如《青海札什倫布寺密宗下密園樂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