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掩蔽

聲掩蔽

聲掩蔽(auditory masking),是指一個聲音的聽閾因另一個聲音的存在而上升的現象。純音被白噪聲所掩蔽時,純音聽閾上升的分貝數,主要決定於以純音頻率為中心一個窄帶噪聲的功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聲掩蔽
  • 外文名:auditory masking
  • 學科:聲學
  • 特徵:一個聲音聽閾因另一個聲音而上升
概念解釋,具體說明,套用,

概念解釋

聲掩蔽主要決定於以純音頻率為中心一個窄帶噪聲的功率。這個窄帶的頻率寬度是隨著純音頻率的不同而變化的,稱為臨界頻帶。在聽覺頻率尺度上,一個臨界頻帶的寬度等於1巴克。臨界頻帶的概念是美國科學家H.富來車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來的。這些頻帶與聽覺濾波器有關。在頻率上一個強的低頻純音可掩蔽高頻純音。在時間上除了即時掩蔽外,還存在一個聲音可對它後面的聲音產生掩蔽,稱為前向掩蔽;一個聲音也可對它前面的聲音產生掩蔽,稱為後向掩蔽。複合純音的掩蔽比較複雜,與它的頻率組合與相位關係有關,有時產生“時間窗效應,即在某一時段內產生的掩蔽很小。如果一側耳輸入信號,另一側耳輸入噪聲,則可在中樞產生掩蔽。

具體說明

一個聲信號如果與一種噪聲同時出現,它將變得微弱或完全聽不清楚,即是說信號聽閾提高了。這就是掩蔽效應,噪聲掩蔽了信號。掩蔽效應的大小取決於噪聲和信號在頻率上的關係。一般說,信號與噪聲的頻率越接近,掩蔽也越大,且低頻噪聲對高頻信號的掩蔽常大於高頻噪聲對低頻信號的掩蔽。通過頻寬可變的噪聲對純音信號的掩蔽實驗發現,當以800赫為中心頻率的噪聲增加頻寬時,它對800赫純音信號的掩蔽效應也隨著增加 。但頻寬增至100赫以後,再增加就對掩蔽的改變不起作用。就是說,這個噪聲的掩蔽作用只限制在這個頻帶內,以外的聲音無作用。這個100赫的頻帶就是臨界頻帶,它隨頻率的提高而加寬。

套用

掩蔽效應看來是噪聲對信號的一種干擾,但也可在語音通信中加以利用。如數字語音壓縮通信中,可藉助掩蔽效應使嵌入的加密密碼聽不出來,即不因密碼而降低通話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