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93畝(其中:水田1550.4畝,旱地442.6畝),人均耕地面積0.59畝,主要種植水稻、油菜、甘蔗等等多種作物。擁有林地2417.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5畝,人均擁有經濟林果0.04畝,主要種植柑橘等;有水面面積30畝,其中養殖面積25畝;荒山荒地1964.33畝,其他面積916.28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路、通電。有22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2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6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9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68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 ;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 ;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土路路面;常新寨進村道路為塊石路,村內道路為水泥路;佟家莊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拖拉機15輛,機車77輛。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2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5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1戶;有2個自然村已通有線電視。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8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619戶。
農村經濟
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05.3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19.86元,占總收入的61.7%;畜牧業收入284萬元,占總收入的28.2%;漁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0.7%;林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0.8%;二、三產業收入56萬元,占總收入的5.6%;其他收入30.45萬元,占總收入的2.13%。農民人均純收入245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為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05戶,共有鄉村人口3492人,其中男性1844人,女性1669人。農業人口3462人,勞動力1620人,從事第一產業1560人。該村以傣族為主,2741人,漢族741人、白族10人。全村人口按教育程度,大專以上17人、中學1090人、國小1819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797戶,共3033人,參合率99%;享受低保197人、五保戶11戶。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341平方米,有鄉村醫生8人,村委會距離鄉衛生院1公里。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58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5848平方米,擁有教師18人,在校學生438人,距離五合中學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438人,入學率100%,其中小學生人數315人,中學生人數123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訂農業承包契約77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9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已經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形式公開,公開的項目有村務、財務收支情況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基礎設施薄弱、文化教育設施落後、醫療衛生條件差,人畜飲水困難。請求上級幫助解決。。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發展烤菸、甘蔗、柑橘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2000畝,產值達到300萬元;發展養殖業,發展豬2000頭、牛500頭、羊300 只;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50人)。到 “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6548元增加到10000元。。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烤菸,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9.5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烤菸產業。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562.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65.7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3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23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8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