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花合耳菊

聚花合耳菊

聚花合耳菊,多年生草本,基部未詳。莖單生,直立,高達120厘米,彎曲,具短花序枝,被黃褐色絨毛,或多少脫毛。生於林地及灌叢邊緣、岩石山坡,海拔2500—3300米,分布雲南西部(騰衝、福貢),緬甸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聚花合耳菊
  • 學名:Synotis glomerata (F. J. Jeffrey) C. Jeffrey et Y. L. Chen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千里光族 Senecioneae
  • 亞族:千里光亞族 Subtrib. Senecioninae
  • :合耳菊屬 Synotis
  • :合耳菊組 Sect. Synotis
  • :聚花合耳菊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緬甸
  • :小舌系 Ser. Microglossae
形態特徵,花期,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基部未詳。
莖單生,直立,高達120厘米,彎曲,具短花序枝,被黃褐色絨毛,或多少脫毛。
葉具短柄,橢圓形或倒披針狀橢圓形,長6-22厘米,寬1.5-6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邊緣有具小尖細鋸齒,膜質,上面被疏貼生短硬毛,下面被疏蛛絲狀毛,或多少脫毛,羽狀脈,側脈8-9對,弧狀斜升,葉脈在下面明顯;葉柄長1-2厘米,被疏黃褐色絨毛或脫毛。
頭狀花序具異形小花,無舌狀花,多數,約20-25排列成密圓形腋生及頂生團聚狀傘房花序;花序梗短,長約5毫米,被黃褐色絨毛,具基生苞片及1-2小苞片;苞片和小苞片線形。總苞圓柱形,長約3毫米,寬1.5毫米,具外層苞片;苞片5,線狀鑽形,長達總苞之半;總苞片5,長圓形,寬1.5毫米,頂端鈍或有時尖,上端被短柔毛,近革質,邊緣寬乾膜質,外面被疏短柔毛或變無毛。邊緣小花2,花冠絲狀,長4.5-5毫米,頂端具極小5小齒;管狀花3-4,花冠黃色,長約7毫米,管部長2-2.5毫米,檐部伸出總苞,漏斗狀;裂片卵狀長圓形,長1.3毫米,尖。花葯長約3毫米;花葯尾部略長於頸部;裂片長圓狀披針形;花葯頸部較狹,向基部稍膨大。花柱分枝長0.8毫米,頂端鈍,邊緣具短乳頭狀毛,中央的毛伸長,明顯長於兩側的。
瘦果圓柱形,長1.5毫米,無毛;冠毛長5.5毫米,白色。

花期

花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500-3300米的林地、灌叢邊緣和岩石山坡。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西部(騰衝、福貢)。緬甸北部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