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糧屯鎮,隸屬於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地處義縣東南部,東接白廟子鄉,南連七里河鎮,西隔錦阜公路與前楊鎮為界,西北角與城關街道毗鄰,北伴大凌河與九道嶺鎮隔河相望,行政區域面積91.65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義縣解放,建立義縣。全縣劃11區,聚糧屯為第二區;1985年,聚糧屯鄉改名聚糧屯滿族鄉。2015年,改聚糧屯鎮。截至2018年末,聚糧屯鎮戶籍人口為19671人。截至2020年6月,聚糧屯鎮轄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聚糧屯村。
2011年,聚糧屯鎮財政總收入3494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20元。2018年,聚糧屯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基本介紹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金融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歷史文化,
建置沿革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義縣解放,建立義縣。全縣劃11區,聚糧屯為第二區。
1949年10月,原第二區併入三區白廟子,兩個區政府、區黨委同時合併,稱義縣第三區。
1956年3月,並區建鄉,第三區分劃分為白廟子、聚糧屯、曹家屯3鄉,屬新民屯區。
1958年,撤銷曹家屯鄉。
1958年,聚糧屯鄉改為革新公社。
1959年9月,革新公社改名聚糧屯公社。
1983年8月26日,聚糧屯公社改聚糧屯鄉。
1985年,聚糧屯鄉改名聚糧屯滿族鄉。
2015年,改聚糧屯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聚糧屯鎮轄14個行政村:聚糧屯、徐三家、大平房、李家台、東石堡子、八家子、四家子、海糧屯、孟家屯、羊圈子、曹屯、太平屯、賀家屯、杜家屯,有48個自然屯。
截至2020年6月,聚糧屯鎮轄14個行政村:聚糧屯村、徐三家村、大平房村、李家台村、東石堡子村、八家子村、四家子村、海糧屯村、孟家屯村、羊圈子村、曹屯村、太平屯村、賀家屯村、杜家屯村,鎮人民政府駐聚糧屯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聚糧屯鎮
水文
聚糧屯鎮主要河道有大凌河,總長8.1千米;鄉級河3條,總長41.3千米。
自然資源
聚糧屯鎮有耕地面積64300畝。
人口
2011年末,聚糧屯鎮總人口1.98萬人。總人口中,男性9231人,占46.7%;女性1.05萬人,占53.3%。2011年,人口出生率7.33‰,人口死亡率4.33‰,人口自然增長率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5.6人。
2017年末,聚糧屯鎮常住人口為19523人。
截至2018年末,聚糧屯鎮戶籍人口為1967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聚糧屯鎮財政總收入3494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20元。
2018年,聚糧屯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農業
2011年,聚糧屯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9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
工業
2011年,聚糧屯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3.2億元。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其中規模以上服裝企業1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000萬元;規模以上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3億元。
商業
2011年,聚糧屯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500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聚糧屯鎮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225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聚糧屯鎮有幼稚園8所,國小5所,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聚糧屯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1個,文化廣場3個。2011年末,有線電視入戶率85%。
2011年末,聚糧屯鎮有體育場地1處,2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聚糧屯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個,其中鄉醫院1所,村級衛生服務站14個;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1張。專業衛生人員30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5萬人次,住院手術52台次,出院病人5132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聚糧屯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戶。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11戶;農村五保供養154人;農村醫療救助86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3人。敬老院1所,床位80張。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2%。
基礎設施
2011年末,聚糧屯鎮有郵政網點1個,村村設有郵政投遞點,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433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1.6%;寬頻接入用戶182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83萬元。
交通
聚糧屯鎮境內有204省道經過。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聚糧屯鎮原名朱良屯,以人名命名。遼開泰九年(1020年),宜州城內建奉國寺,朱良帶頭募捐大量善款及糧食,朝廷為表彰其功績,改朱良屯為聚糧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