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博物館,滕王閣著名景點,華夏聖旨博物館與徐州聖旨博物館合作,匯集明清歷代帝王封贈的聖旨、牌匾、懿旨、科考用具等實物,展示歷史文化的深刻內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旨博物館
- 屬性:滕王閣著名景點
聖旨博物館,滕王閣著名景點,華夏聖旨博物館與徐州聖旨博物館合作,匯集明清歷代帝王封贈的聖旨、牌匾、懿旨、科考用具等實物,展示歷史文化的深刻內涵。
聖旨博物館,滕王閣著名景點。華夏聖旨博物館與徐州聖旨博物館合作,匯集明清歷代帝王封贈的聖旨、牌匾、懿旨、科考用具等實物,展示歷史文化的深刻內涵。展品以聖旨為載體的四個系列共約500餘件,其中清代皇帝從入關帝順治到末代皇帝...
徐州聖旨博物館坐落在九里山兩漢文化旅遊區,由主陳列樓和點石園兩個展區組成,園內陳列有全國各地徵集的石雕、木雕、磚雕等大型文物及各類碑碣2000餘件。發展歷史 徐州聖旨博物館在蘇州木瀆與南昌滕王閣均已開設分館,並應邀在香港、上海、西安、張家港等地舉辦臨展,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受到當地專家學者及觀眾...
三亞聖旨博物館(Sanya Decree Museum)座落於風景秀麗的海南省三亞市天涯海角景區內,建立於2014年,是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建築面積308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4500萬元。它是海南首座以反映皇權聖旨文化和科舉文化為主題的專題性歷史博物館。展出內容 本館是一座古今交融的專題性歷史文化博物館,運用現代的多媒體手段和互動...
明清聖旨博物館位於中國歷史文化旅遊名城--山東省聊城市古城中心,與光岳樓相伴,同東昌湖、山陝會館、海源閣相鄰。該館以明清時期的詔書、國書、誥封、敕封(通稱為聖旨)為主體,配以科舉試卷、官場文書、字畫、牌匾等藏品,內容之廣,數量之多,加之高品位的展館設施,在國內民間專題性博物館中當屬一流。背景介紹 ...
民國袁世凱頒發大總統榮命聖旨是近現代文物,現藏於徐州聖旨博物館。文物簡介 時年1913年是清廷溥儀退位後一年。民國四大民主元老之一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被暗殺,剛剛登上民國正式大總統之位的袁世凱稱帝之心昭然若揭,公然身著十二章袞服,到天壇舉行祭天儀式。這幅聖旨正是在此時頒發的,上面仍然用的是滿文合壁內容是...
清嘉慶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聖旨為清代文物,現館藏於徐州聖旨博物館。文物介紹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入關後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廟號仁宗,諡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此幅聖旨為五色誥命聖旨。它是封給路元禧...
此展品是作者依據文物真品製作的拓片。武則天“制可”聖旨是大周長壽三年(694)武威郡開國公苑大智去世後,武則天比準其子苑嘉賓承襲父親爵位和食邑的詔書。“故武威郡開國公苑大智嫡子嘉賓”,可襲父武威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聖曆元年(698),武則天又頒發一道聖旨,封苑嘉賓為“寧遠將軍守右衛昌平府折衝...
越南聖旨,越南文物。文物介紹 越南聖旨延襲中國形制,全用漢文,所不同的是尺寸比中國寬、短,質地為紙制,雙面用金銀粉繪製出精美的龍、雲、吉祥圖案。背面則呈現出中國的青龍、朱雀、玄武,只是把白虎改成麒麟。其聖旨上的國印玉璽,均由中國皇帝賜 “敕命之寶”一方。越南由於佛教的傳入也反映在聖旨方面,對...
《護軍營冊》是清代的鑲藍旗護軍營冊,館藏於徐州聖旨博物館。文物介紹 護軍營,八旗軍兵種之一。起於皇太極所設的巴牙喇營。後為八旗禁衛軍兵制,上三旗守衛城,下五旗守衛各王公府邸,雍正時定為禁衛軍。兵員從滿洲、蒙古旗的各佐領下挑選精銳而成,每旗設有護軍統領一人。雍正三年又加設圓明園八旗護軍營,...
春秋夔龍青銅器鼎 春秋夔龍青銅器鼎是收藏於徐州聖旨博物館的一件青銅器鼎。文物介紹 春秋晚期的青銅器形成重食的系統、已經形成。是春秋早期列鼎制度的自然延續。各諸侯國普遍建立青銅鑄造業,大國之器仍較精嚴。以龍為主題的紋飾細密繁縟。
清古稀鶴算,清代文物,現收藏於徐州聖旨博物館。文物介紹 它源於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人生七十古來稀。”鶴算,亦長壽,可謂“古稀紀春秋,鶴算千年壽。由戶部尚書文淵閣東閣大學士,同治年皇室唯一進士昆崗書寫。此匾採用陰陽兩種刻法相結合,首先把這四個字的輪廓都陽刻出來,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每...
死於1464年,時年38歲。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徐達之後代世襲百戶徐鐸為昭武校尉 正六上 世襲罔替織龍邊聖旨。這是一道明代的誥命聖旨,頒發給五品以上官員的,這是明英宗,敕封徐洪、徐鐸祖先敕封昭信校尉爵位,所以皇帝為了區別與其他普通封贈,根據典章用織錦龍邊聖旨加封,以示皇恩浩蕩。現收藏於徐州聖旨博物館。
鄉試考題第一場四書是光緒二十年河南甲午科鄉試試題,現收藏於徐州聖旨博物館。文物介紹 鄉試考題第一場四書,鄉試是考舉人的,一般鄉試分三場進行,每場時間是三天兩夜。一般鄉試題目都是由主考官自行擬定,考題須於考試前一日刻印完畢,分別在農曆八月初九、十二、十五這三天正場日子散發,考生每人一份。第一場考...
東漢褐色釉立式說唱俑,漢代文物,現館藏於徐州聖旨博物館。文物介紹 說唱俑頭上戴著一頂旋紐的尖頂小軟帽,遠遠看去,頗似一個高聳的髮髻;上身赤裸,通身施褐色釉,雙肩聳起;將腰塌下、撅起臀部,故意地眯起兩眼,將嘴撇成歪嘴舌頭伸得老長並用力地舔鼻子。這些滑稽的動作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熹宗死於1627年,時年23歲。此道聖旨是天啟四年三月二十六日世恩光手繪泥金飛龍四連體誥命聖旨。是頒發給太子太保原任兵部尚書掌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事祁伯裕他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和本身妻室的。其為紙本,石蘭色,書法工整鐫秀——範本祥雲飛龍則造型靈動、勾線細若髮絲。現收藏於徐州聖旨博物館。
西漢青玉龍佩 西漢青玉龍佩是漢代文物,長8.5厘米,寬6厘米。徐州聖旨博物館收藏。文物介紹 玉龍佩是中國最為多見的玉器配飾, 龍紋是我國古代最常見的圖案。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國家、帝王以及男性陽剛的象徵,也是植根於炎黃子孫心底最深的吉祥物。
清代大拉翅格格帽 清代大拉翅格格帽是清代文物,高20厘米、直徑48厘米。現收藏於徐州聖旨博物館。“大拉翅”是清代嬪妃和格格們出席重要場合時佩戴的一種帽飾。大拉翅取代了用發架梳的兩把頭,據說是慈禧的獨創發明,她奢侈無度、生活奢靡。衣食住行都要符合她追求“美”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