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師Doctor of the church是教會頒贈予某些教會作家的名銜,因為他們的學說使教會獲益良多。聖師必須符合下列三個條件:
聖德卓著:只有受冊封的聖人才能接受聖師的名銜。舉一個顯著的例子,奧力振(Origen, 約185-254)作品的影響力深遠,卻沒有被稱為聖師,因為他沒有被列入聖品。由此可見,頒贈聖師的名號並非只關注某人闡釋信仰的能力。事實上,只有靠著天主聖神的恩賜,人才能領悟並且幫助他人領悟天主的事理;也只有透過天主聖神的恩賜,人才能有效地闡釋信仰,說明信仰的超性特質,引領人接近天主。所以超凡的聖德是聖師的首要條件。
學養精深:此一條件顯示教會也重視對天主及天主事理的知識。雖然教會曾經譴責以知識為得救的唯一門徑的神學系統,然而學養還是重要的,述說天主的話語蘊含著天主聖言以及他透過教會賜給我們的生命。若十七3這樣說:「永生就是認識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
由教會(教宗或大公會議)正式公布:本篤十四世(Benedict XIV,1740-1758)認為宣布聖師是大公會議的職責之一。但事實上,大公會議所做的往往只是讚揚某人的作品及其影響而已。除了最初六個世紀的八位聖師之外,其餘的聖師都是在宗教改革之後才宣布的。在程式上,首先諮詢聖座禮儀部,並由它仔細審核某人的作品和思想,然後再把該位擁有聖師頭銜的聖人的紀念日排在禮儀年度中,並推展到普世教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師
- 外文名:Doctor of the church
- 含義:教會聖師
- 拼音:shèng shī
聖師條件,歷史,聖師名單,
聖師條件
聖師Doctor of the church是教會頒贈予某些教會作家的名銜,因為他們的學說使教會獲益良多。聖師必須符合下列三個條件:
聖德卓著:只有受冊封的聖人才能接受聖師的名銜。舉一個顯著的例子,奧力振(Origen, 約185-254)作品的影響力深遠,卻沒有被稱為聖師,因為他沒有被列入聖品。由此可見,頒贈聖師的名號並非只關注某人闡釋信仰的能力。事實上,只有靠著天主聖神的恩賜,人才能領悟並且幫助他人領悟天主的事理;也只有透過天主聖神的恩賜,人才能有效地闡釋信仰,說明信仰的超性特質,引領人接近天主。所以超凡的聖德是聖師的首要條件。
學養精深:此一條件顯示教會也重視對天主及天主事理的知識。雖然教會曾經譴責以知識為得救的唯一門徑的神學系統,然而學養還是重要的,述說天主的話語蘊含著天主聖言以及他透過教會賜給我們的生命。若十七3這樣說:「永生就是認識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
由教會(教宗或大公會議)正式公布:本篤十四世(Benedict XIV,1740-1758)認為宣布聖師是大公會議的職責之一。但事實上,大公會議所做的往往只是讚揚某人的作品及其影響而已。除了最初六個世紀的八位聖師之外,其餘的聖師都是在宗教改革之後才宣布的。在程式上,首先諮詢聖座禮儀部,並由它仔細審核某人的作品和思想,然後再把該位擁有聖師頭銜的聖人的紀念日排在禮儀年度中,並推展到普世教會。
歷史
早期的聖師包括東方的四位聖師和西方的四位聖師:
1) 1298年,教宗鮑尼法八世(Boniface VIII, 1294-1303)把西方的四位聖人封為聖師:
盎博羅修(Ambrosius, 約340-397)
奧斯定(Augustine, 354-430)
熱羅尼莫(Jerome, 約340-420)
教宗額我略一世(Gregory I, 590-604)。
2) 1568年教宗碧岳五世(Pius V, 1566-1572)追認東方的四位聖師:
金口若望(John Chrysostom, 約344-407)
巴西略(Basil, 約329-379)
納西盎的額我略(Gregory of Nazianzus, 約329-390)
亞大納修(Athanasius, 295-373)。
3)這八位早期聖師都生於教難時期之後,因此,他們中沒有一人是殉道者。日後也沒有任何殉道聖人受冊封為聖師。然而,許多早期的致命者卻的確曾為教會的信仰貢獻良多,為什麼他們卻得不到聖師的殊榮呢?理由也許是:因殉道的事實已經使殉道者的聖德得到官方正式的肯定了,這種殉道聖德已經沒有需要加由學養而來的讚頌之詞。用另一種說法謂:殉道者的頭銜已經足以指明該致命聖人對基督和他的宣講所作的見證。
除了早期聖師之外,還有後來公布的聖師。1568年,道明會出身的教宗碧岳五世在追認原來四位東方聖師之餘,再加上多瑪斯(Thomas Aquinas, 約1225-1274)。
其後出自方濟會的教宗西斯篤五世(Sixtus V, 1585-1590),又在1588年增加聖文德(Bonaventura,約1217-1274)為聖師;聖師的數目一度提高到十位。
十九世紀末葉,聖師的數目已經超過了廿位。1959年,教宗若望廿三世(John XXIII, 1958-1963)更把聖師的數目提高到卅位。其中西方人占廿二位,東方則占了八位;有十四位教區司鐸,十六位修會會士;其中有兩位教宗,十八位主教、九位司鐸及一位執事。
聖師名單
(01)聖盎博羅削(12月7日,340-397,義大利米蘭主教,反抗亞略異端,樹立個性禮儀,1298年受封);
(02)聖奧斯定(8月28日,354-430,北非希波主教,反對摩尼教,註解恩寵論,1298年受封);
(03)聖熱羅尼莫(9月30日,343-420,司鐸,翻譯註解聖經,抵抗異端,1298年受封);
(04)聖額我略(9月3日,540-604,教宗,著述倫理,修訂教會歌曲,1298年受封);
(05)金口聖若望(9月13日,344-407,君士坦丁堡主教,宣講主保,1568年受封);
(06)聖巴西略(1月2日,329-379,卡帕多西亞的凱撒勒亞主教,著作論及聖神和修會生活,1568年受封);
(07)聖額我略.納齊盎(1月2日,330-390,君士坦丁堡主教,反抗亞略異端,著作論及聖三,1568年受封);
(08)聖亞大納修(5月2日,295-373,埃及的亞歷山大主教,參加尼西亞大公會議,反對亞略異端最甚,1568年受封);
(09)聖多瑪斯(聖多默·阿奎那)(1月28日,1225-1274,義大利多明我會神父,師從大亞爾伯,開闢了信仰聯繫理性,神學聯繫哲學的道路,1568年受封);
(10)聖文都辣(7月15日,1217-1274,義大利方濟各會士,方濟各會總會長,樞機,注釋聖經,激發熱心,1588年受封);
(11)聖安瑟爾莫(4月21日,1033-1109,義大利本篤會士,英國坎特伯雷主教,本體論論證天主,論及聖神由聖父和聖子共發的教理,1720年受封);
(12)聖依西多祿(4月4日,560-636,西班牙塞維亞城主教,關注教會神學和歷史,1722年受封);
(13)金言聖伯多祿(St. Peter Chrysologus)(7月30日,400-450,拉文納總主教,作品批判“一性論”,1729年受封);【無圖】
(14)聖良一世(11月10日,400-461,教宗,駁斥聶斯多略異端,勸退匈奴王阿提拉,1574年受封);
(15)聖伯多祿.達彌盎(2月21日,1007-1072,生於義大利拉文納,曾任隱修院長,研究聖經,後任奧斯底亞樞機主教,1828年受封);
(16)聖伯爾納多(8月20日,1090-1153,法國本篤會士,改革會規,參加十字軍東征,反駁當時以亞伯拉為首的唯理主義,倡導神秘主義,1830年受封);
(17)聖希拉利(1月13日,315-368,法國普瓦提埃主教,作品反對亞略異端,論及聖三道理,1851年受封);【圖:無子草莓,為聖希拉利主教代表花】
(18)聖亞豐索·利高烈(聖亞爾方索利高烈)(8月1日,1696-1787,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在哥德人的亞加大城當主教,創立贖主會,在倫理、祈禱、內修主題上頗有建樹,1871年受封);【無圖】
(19)聖方濟各.撒肋爵(1月24日,1567-1622,日內瓦主教,神修著作很多,1877年受封);
(20)耶路撒冷的聖濟利祿(3月18日,315-387,耶路撒冷主教,抵抗亞略異端,著重候洗者的培育,1882年受封);
(21)亞歷山大的聖濟利祿(6月27日,376-444,亞歷山大主教,著述三位一體、降生救世的道理,駁斥聶斯多略異端,主持431年厄弗所公會,1882年受封);
(22)聖伯達(5月25日,673-735,英格蘭本篤會會士,注釋聖經,翻譯聖經,1899年受封);
(23)聖若望·達瑪森聖師(大馬士革的聖若望)(12月4日,675-749,敘利亞大馬士革隱修士,司鐸,闡述敬禮聖像的意義,敬禮聖母的訓言,聖經和倫理註解,1890年受封);
(24)聖厄弗冷(6月9日,306-373,執事,生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尼西比城,攻斥唯知論及亞略異端,著述聖體和聖母的道理,1920年受封);
(25)聖伯多祿·加尼削(12月21日,1521-1597,荷蘭籍耶穌會會士,用通俗的語言,編寫聖教要理,是馬丁路德改教的勁敵,1925年受封);
(26)聖伯拉敏(聖羅伯·白敏)(9月17日,1542-1641,義大利耶穌會士,卡浦亞總主教,樞機,批駁路德教派,教會學專家,1931年受封);
(27)聖大亞爾伯(聖艾爾伯圖斯·麥格努斯)(11月15日,1200-1280,德國斯瓦比西多明我會士,累根斯堡主教,他作品廣泛,聖經、神學、形上等,培育了聖多瑪斯,1931年受封);
(28)聖安多尼巴都亞(6月13日,1195-1231,生於葡萄牙里斯本,方濟各會司鐸,外出傳教,通透聖經,善於講道,晚年退隱巴都亞,懷抱聖嬰的失物主保,1946年受封);
(29)聖老楞佐·布林迪西(7月21日,1559-1619,義大利布林底西人,方濟各會會士,宗教改革後註明宣講師,作品涉及聖經、教理、訓導等,1959年受封);【無圖】
(30)十字聖若望(12月14日,1542-1591,西班牙聖衣會司鐸,改良修會,神秘靈修學者,1962年受封);
(31)聖女大德蘭(10月15日,1515-1582,西班牙阿維拉人,聖衣會修女,與十字聖若望重整修會,1970年受封);
(32)瑟納的聖女加大利納(Santa Caterina da Siena)(4月29日,1347-1380,義大利瑟納多明我第三會員,她支持抵抗土耳其的十字軍,並為結束教皇國與佛羅倫斯聯盟之間的戰爭而作出努力,促使教宗額我略十一世於1376年返回羅馬,結束亞味農行在的充軍期,歐洲的女主保聖人。1970年受封);
(33)聖女小德蘭(10月1日,1873-1897,法國里修人,十五歲入聖衣會,後出任初學導師,不久病逝,開拓神嬰小道靈修,著有《一朵小白花》1997年受封);
(34)阿維拉的聖若望(聖若望.阿維拉)(西班牙阿維拉司鐸1499出生,1526年晉鐸。1946年教宗比約十二世立他為西班牙教區司鐸的主保,1970年封聖。討論靈修生活的專著《心靈寶箱》。2012年受封聖師);
(35)賓根的聖女希德加·馮(希爾德加德·馮·賓根 德語:Hildegard von Bingen)(1098年-1179年9月17日,德國賓根本篤會修女,神學家,作曲家,哲學家,科學家。著有《認識主道》,《生之功德書》,《神之功業書》,2012年受封)。
1920年5月16日由教皇本篤十五世封貞德為殉教聖女和聖師
1970年保祿六世(Paul VI, 1963-1978)公開宣布兩位女性為聖師,即聖加大利那(Catharine of Siena, 約1347-1380)與聖大德蘭(Teresa of Avila,1515-1582)。二為女聖師對教會生活影響深遠,聖加大利那以超群出眾的智慧,在宗教分裂(參 267)不穩定情況下,援助教會領導權恢復正常的狀態。大德蘭,在神修教導上影響深遠。
1997年10月19日(世界傳教節),聖女小德肋撒被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布為教會愛德的聖師。
為何只有四位女性聖師?其中原因,也許是由於聖師這名銜與教會的訓導職務有關,而訓導的職務至今又限於男性之故。值得注意的是,聖師中亦尚無平信徒;這是歷史造成的囿限,但在教會愈來愈肯定平信徒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日後可能也會把一些平信徒宣布為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