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朔

耿朔

耿朔,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於北京大學,主要從事漢唐考古、中國早期美術史和文化遺產學的教學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耿朔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安徽郎溪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著作:《層累的圖像——拼砌磚畫與南朝藝術》等 
  • 職稱: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
人物經歷,主要學術成果,專著,教材,論文,考古發掘簡報,學術書評,出版圖書,

人物經歷

1984年生於安徽郎溪,2002-2006年就讀於安徽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6年-2014年就讀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先後獲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期間為耶路撒冷奧爾布賴特考古研究所(the Albright Institute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Jerusalem) 2011-2012年度訪問學者(Noble Group Fellow) ,2014年-2017年在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博士後流動站工作。2017年至今,在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工作,歷任講師、副教授,兼任中國考古學會三國至隋唐考古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漢唐考古、中國早期美術史和文化遺產學研究。先後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考古學與南朝美術再研究——一種整體史的可能性”、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魏晉南北朝陵墓制度新探》及中央美術學院自主科研項目等。
在教學科研的同時,還致力於考古文博和藝術史知識的公眾傳播及社會服務。擔任央視《國家寶藏》節目第一季“國寶守護人”,第二季、第三季專家顧問,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學術顧問,中英合拍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藝術顧問,參與製作央視《中國國寶大會》第二季、北京衛視《書畫裡的中國》第二季等節目。擔任三聯中讀等多家文教機構音、視頻節目的策劃人、主講人。擔任《中國新聞周刊》《國家人文歷史》《中國國家地理》《中華遺產》《南方周末》等多家公共媒體特約作者。

主要學術成果

專著

《層累的圖像——拼砌磚畫與南朝藝術》,人民美術出版社,2020年7月。(獲第29屆“金牛杯”全國優秀美術圖書獎銀獎)

教材

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美術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合著)

論文

《最後歸宿還是暫時居所?——南京地區東晉中期墓葬觀察》《南方文物》2010年第4期。
《安徽宣城水東鎮》,《文物》2011年第10期。
《漢墓出土玻璃器二題》,《邊疆考古研究》第17輯,科學出版社,2015年6月。
《北方地區出土西晉瓷器初探》,《故宮博物院院刊》2015年第3期。
《首陽山小考—兼談魏文帝首陽陵位置問題》,《北方民族考古》第2輯,科學出版社,2015年10月。
《洛陽地區魏晉墓葬形制研究》,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編《兩個世界的徘徊——中古時期喪葬觀念風俗與禮儀制度學術研究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6年7月。
《從雙室到單室——魏晉墓葬形制轉型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四川大學歷史學院編《文獻、文物與文化——首屆歷史考古青年論壇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於襄陽致之”:中古陵墓石刻傳播路線之一瞥》,《美術研究》2019年第1期。
《試論南京石子岡南朝墓出土模印拼鑲畫像磚的相關問題》,《考古》2019年第4期。(與楊曼寧合著)
《宋孝武帝禮儀改革與南朝陵墓新制的形成》,載賀西林主編《漢唐陵墓視覺文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10月。
《北齊徐顯秀墓圖像改動現象探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22年3期。
《昭陵十四蕃君長像的形塑》,《古代墓葬美術研究》,2022年。
《重慶忠縣劉宋泰始五年神道柱探微》,載張劍葳、彭明浩主編《青陽瑞木:歷史考古青年論集(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

考古發掘簡報

《吉林安圖寶馬城遺址2014年度發掘簡報》,《考古》2017年第6期。(第二作者)

學術書評

《作為複數的“碎片”——評鐵袈裟:藝術史中的毀滅與重生》,《藝術設計研究》2023年第3期。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名稱:耿朔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20年4月
拼砌磚畫是南朝陵墓最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從設計構想到稿本到製作工藝再到拼合過程,承載的不僅是裝飾上的功能,更反映出工藝技術、圖像系統背後的社會文化及制度。本書採用美術史與考古學、文獻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對近年新發掘的數座重要墓葬的詳細分析,是目前對這類文物最深入和最全面的一次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