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閉症是指以耳內閉塞,脹悶堵塞感,聽力下降為特徵的耳病。隱襲性、漸進性耳聾為本病主要症狀。耳閉多因邪毒滯留,耳竅經氣閉塞,故屬於“氣閉耳聾”範疇,相當於西醫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耳脹痛失治,或反覆發作,以致邪毒滯留,氣滯血瘀,脈絡阻滯更甚,耳竅閉塞而成耳閉之症。
基本介紹
- 別稱:耳閉症
- 就診科室:五官科
- 常見發病部位:中耳
- 常見症狀:耳內閉塞感
診斷依據,證候分類,診斷要點,
診斷依據
以耳內脹悶不適,或閉氣阻塞感為主要症狀。伴有聽力下降,或有低音調耳鳴,部分患者有耳痛。
耳部檢查:鼓膜有內陷,或有混濁、增厚、粘連,或有充血及鼓室積液表現。咽鼓管不通暢。
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耳聾。有條件可做聲阻抗檢查,有鼓室負壓等表現。
耳閉起病緩,一般病程較長。
證候分類
氣滯血癖:耳脹、耳中閉氣,或有刺痛感,耳鳴不聰。檢查見鼓膜混濁、內陷,或增厚、粘連,或有鼓室積液。舌質紫暗或有疲點,脈澀。
脾氣虛弱:耳閉時輕時重,面色無華,食少腹脹,或有便塘。檢查見鼓膜內陷,或有鼓室積液。舌淡,苔白,脈弱
肝腎陰虛:耳閉、聽力下降,頭暈眼花,腰膝酸酸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
診斷要點
以隱襲性、漸進性耳聾為主要症狀,耳內脹悶堵塞感較甚,耳鳴聲低。
檢查鼓膜完整無穿孔,混濁凹陷明顯,有灰白色沉積斑塊。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耳聾,嚴重者可呈混合性耳聾。
耳閉應與耳硬化症相鑑別。耳硬化症聽力逐漸減退,但檢查鼓膜標誌清楚;患者有鬧聰現象,常有家族史而無外感病史。
耳閉的辨證分析
根據“久病必入絡,久病必有瘀”的理論,邪毒滯留者,必致經絡有瘀阻,故耳聾、耳鳴症狀更為突出。由於脈絡阻滯,精氣不能上奉耳竅,形成邪實正虛,纏綿難愈。正氣虛,主要在於脾腎,脾虛則清氣不能上升耳竅,兼之耳部經脈痞塞,故成耳閉。腎虛則耳竅失養,抗邪能力減弱,則邪毒易於滯留而為病。治療上,若脾虛邪滯,則健脾益氣,活血通竅;若腎虛邪滯,清竅久閉,則宜補腎益精,活血通竅。
臨床思路
主症∶耳內閉塞感為主,伴有明顯聽力下降,耳鳴聲低,耳聾較耳脹加重等。
分析病位∶ 耳脹的病位在中耳。
確定病性∶ 耳閉多由耳脹遷延而成,病程長,多由正氣虛弱,邪毒滯留,耳竅失養所致。
鑑別診斷
本病在臨床診斷時,應與外耳道異物、盯耳引起的耳脹悶痞塞感相鑑別。外耳道異物、盯耳,在取出異物和盯耳後症狀可解除,而耳閉則即使在外耳道無異物和盯耳時亦有症狀。此外,還應與硬化症相鑑別。耳硬化症,患者聽力逐漸減退,.但常有家族史而無外感病史。當有鼓室積液時,又應注意與鼻咽癌壓迫咽鼓管引起的鼓室積液相鑑別。 耳閉的辨證論治
◆ 脾虛邪滯。氣血瘀阻型
【證見】 耳內脹悶堵塞感較甚,日久不愈,耳鳴及聽力減退明顯;鼓膜內陷,混濁,有灰白色沉積斑塊。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耳聾或混合性耳聾。全身症見頭重脹,食少納差,疲倦或腹脹便溏。唇舌淡白,脈緩弱。
【治法】 健脾益氣,活血通竅。
【方藥】
1.主方補中益氣湯(李杲《脾胃論》)合道氣散(王清任《醫林改錯》)加減
處方:柴胡12克,香附子12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白朮10克,桃仁12克,升麻15克,當歸6克。水煎服。
耳鳴甚者,可加石菖蒲12克。耳內積液者,加澤瀉15克、茯苓15克。
2.中成藥
(1)補中益氣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蜜丸每次5一10克,每日2—3次。
(2)複方丹參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3)川芎嗪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 腎虛邪滯,經脈痞塞型
【證見】 耳內脹悶堵塞感,日久不愈,耳鳴耳聾;鼓膜內陷混濁,或增厚或灰白色沉積斑,聽力檢查為傳導性耳聾或混合性耳聾。腎陰虛者,全身或見腰膝酸軟,頭暈眼花,失眠夢多,或五心煩熱,咽乾,脈細數。若腎陽虛者兼見形寒肢冷,陽痿,面色自光白,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 補腎益精,活血通竅。
【方藥】
1.主方耳聾左慈丸(陸懋修《廣溫熱論》)合通氣散(王清任《醫林改錯》)加減
處方:熟地黃15克,山茱萸12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牡丹皮15克,石菖蒲12克,磁石30克(先煎),柴胡12克,香附子12克,川芎10克。水煎服。
若腎陽虛者,可加制附子10克、肉桂3克(煽服)、鹿角霜15克。
2.中成藥
(1)六味地黃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均為每日2次。
(2)濟生腎氣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
(3)川芎嗪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4)複方丹參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耳閉的外治法
自行鼓氣吹張法:此法即病者自己捏鼻,閉唇,鼓氣,使氣由咽鼓管進入鼓室,此時鼓膜可有向外膨脹的感覺;每日可施行多次,若自行鼓氣吹張法失敗者,則可採用咽鼓管金屬導管吹張法,每日進行1次。若有鼻塞流涕者,不宜用自行鼓氣吹張法。
耳閉的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
(1)針刺:局部穴位取聽宮、聽會、耳門、翳風;遠端穴位取足三里、三陰交、關元、脾俞、腎俞等。用補法或灸法。
(2)穴位注射:取耳周穴位,如耳門、聽宮、聽會、翳風等,注入複方丹參注射液或當歸注射液,每穴注入0.3~0.5毫升,隔日1次。
2.飲食療法
● 川芎煲雞蛋:川芎6~9克,雞蛋2隻,加水同煮,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吃蛋飲湯。
● 升麻芝麻煲豬大腸:升麻10克,黑芝麻60克,豬大腸一段洗淨,把升麻和黑芝麻放人豬大腸內,兩頭紮緊,加清水適量煮熟,去升麻和黑芝麻,調味後飲湯吃豬大腸。
3.預防調護
● 加強身體鍛鍊,增強體質,積極防治傷風感冒及鼻部疾病。及早徹底治療耳脹痛,以防遷延日久,趨於嚴重。
● “鳴天鼓”導引法:將兩手掌心緊貼兩耳,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對稱橫按在兩側枕部,兩中指相互接觸,再將兩食指翹起疊在中指上;然後食指從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擊腦後枕部,此時可聞洪亮清晰之聲如擊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然後兩手同時叩擊48次。
● 注意保持鼻腔通暢,適當使用滴鼻藥。注意擤鼻方法,以防症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