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神經節

耳神經節

耳神經節系混合性神經節。位於卵圓孔下方,貼於下頜神經的內側面。此神經節接受3個根:副交感根,來自岩淺小神經,在節內交替後,節後纖維伴耳顳神經至腮腺,支配腮腺的分泌;交感根,來自硬腦膜中動脈交感叢;感覺根,來自三叉神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耳神經節
  • 外文名:otic ganglion
解剖結構:,與耳神經節相關的疾病:,

解剖結構:

1、耳神經節:
耳神經節是顱部副交感神經的末梢神經節。位於翼肌神經起始部的內側面,接受起於延髓泌涎核、經舌咽神經、鼓室神經和岩小神經走行的節前纖維;發出節後纖維伴耳顳神經或頰神經分布於腮腺和頰腺。
耳神經節位於顳下窩的深部,在卵圓孔的下側。發自延髓泌延核的副交感纖維,經舌咽神經和鼓室神經進入鼓室,參加鼓室叢的形成;自此再形成岩淺小神經,出鼓室,在耳神經節內交換神經元,節後纖維經耳顳神經到達腮腺。
2、顳下窩:
顳下窩系顱的凹窩之一。顳下窩在上頜骨體的後方。上壁由蝶骨大翼和小部分顳鱗構成。在大翼下面的後部,可見卵圓孔和棘孔並向上通顱中窩,前壁由上頜骨體和顴骨的後面構成,在內上方有眶下裂通眶。另外,在上頜骨後面的中央有2~3個小孔,稱後上牙槽孔,此孔穿通骨質構成後上牙槽管,通入上牙槽後部。內側壁是翼突外側板,外壁是顴弓和下頜支。
3、耳顳神經:
耳顳神經系下頜神經的分支之一。耳顳神經為感覺神經,有2根,中夾硬腦膜中動脈,向後合成一乾,繞下頜頸的內後方,在腮腺實質內上行,分布於顳部皮膚,並發出小支至腮腺。此神經如受損害,則其支配區的感覺發生障礙。
4、耳大神經:
耳大神經系頸叢皮支的分支之一。此神經在胸鎖乳突肌外面行向前上。至耳廓的皮膚,如此神經受損害,則耳廓部皮膚感覺功能可發生障礙。
耳大神經起自第2、3頸神經,是頸叢皮支中最大的分支。出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斜越胸鎖乳突肌表面,向下頜角方向,穿經頸深筋膜,沿頸外靜脈後側,與其平行上升,表面被頸闊肌復蓋,當到達腮腺時,分成前、中、後三部分終末支。前部的分支,經腮腺表面,分布於被復腮腺和咬肌下部的皮膚;中部的分支,分布於耳廓後面;後部的分支,分布於乳突部的皮膚,並同面神經的耳後支和枕小神經的分支結合。

與耳神經節相關的疾病:

耳顳神經綜合徵:
耳顳神經綜合徵又叫Fvey綜合徵、Baillarger綜合徵、味汗綜合徵,系在腮腺外傷、手術等疾病後出現的一組病徵。臨床表現為每當進食、咀嚼時,於外傷或手術側局部皮膚出現局限性潮紅、出汗、灼熱感及局部不適感等。輕者可逐漸好轉至症狀消失;重者可延續多年乃至終生。本徵可放射或手術治療。
在咀嚼食物時,頰部發紅與出汗同時出現的一種綜合徵。常見於腮腺炎或耳顳神經的功能障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