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房》是2020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正午陽光出品網劇《我是餘歡水》原著小說作者、百花文學獎得主余耕新作。
基本介紹
- 書名:耳房
- 作者:余耕
-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30678848
《耳房》是2020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正午陽光出品網劇《我是餘歡水》原著小說作者、百花文學獎得主余耕新作。
耳房,漢族建築中主房屋旁邊加蓋的小房屋。正房的兩側還各有一間或兩間進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間,如同掛在正房兩側的兩隻耳朵,故稱耳房。耳房通常是大殿、城門、主廳進門前左右各一個的小房子。詞語出處正房或廂房兩側連著的小房間。言其...
《耳房》是2020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正午陽光出品網劇《我是餘歡水》原著小說作者、百花文學獎得主余耕新作。內容簡介 這是一段本不可能發生的愛情故事:傅嫣然追隨法國男友來到巴黎後慘遭拋棄,成為被包養的情人;宋雨田是一個攢心靈雞湯快書的寫手,生活朝不保夕。兩人於網路邂逅,並在國內熄了燈的...
耳房酒店位於亞庇,是家4星級酒店。酒店,距離水上清真寺打車10分鐘,車程約7.5公里。設施服務 洗衣間、吸菸區、兒童加床、水上樂園、旅遊諮詢、班車、按摩 酒店客房,配有空調,書桌,電風扇,衛星頻道/有線電視,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電視,冰櫃,微波爐,淋浴設施,浴缸,獨立用餐區,起居室,洗衣機,熨衣設施,免費WiFi等...
耳樓 耳樓,建築名詞。在主體建築兩側接蓋的體量小於主體建築的附屬建築,猶如人的頭與雙耳的關係,故稱耳房,雙層的稱耳樓。
一顆印亦稱“一口印”。住房建築形式之一。建造一顆印,為中國民間的一種建築風俗。流行於陝西、安徽、雲南等地。簡介 它由正房、耳房(廂房)和入口門牆圍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觀,俗稱“一顆印”。其主要特點是 1、正房、耳房毗連,正房多為三開間,兩邊的耳房,有左右各一間的,稱“三間兩耳”;有左右各兩間的...
耳舍 耳舍,讀音為ěr shè,漢語詞語,意思是即耳房。解釋 即耳房。出處 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二》:“既而移觴中堂,以及曲房夾室,迴廊耳舍,無不若是者。”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宮夢弼》:“少間,婦出,導入耳舍。”清·馮桂芬《上海果育堂記》:“堂有樓凡三楹……其耳舍為治事之地。”
熊慶來故居,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朋普鎮慶來村,始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占地1055平方米。熊慶來故居由大門、中門、書房、客廳、耳房、正房、廚房、壽堂、祠堂等組成,坐西面東,有大小四院,磚木結構,是傳統四合院建築。整個建築根據地形呈不規則構架,是研究滇南民族地區建築史的重要...
又稱兩向兩房,即由兩方帶廈的房屋組成,一般正房向東,耳房問南,和相對的照壁與圍牆組成院落。在兩房相交處有一個漏角天井,沒有房屋的兩邊,多以正房相對的 一邊做照壁,耳房相對的一邊做圍牆(或蓋簡易房子作畜廄和廚房),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建築流程 取材 大理石頭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廣泛採用石頭為...
內部結構,通常由正房、前廊(相當於正房前廳)和耳房組成。分二、三層的蘑菇房在建築設計上別有風韻:前廊與正房前牆相接,耳房與正房一(兩)側相連;前廊與耳房頂部均為堅實的泥土平台,它既可休憩納涼又可晾曬收割的農作物;正房二層全部用泥土封實,然後在三四米高處再鋪蓋茅草頂。二(三)層至屋頂的空間稱...
會仙觀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城東五十華里監漳鎮監漳村西,是一組保存較為完整的道教建築群。始建於金正大六年(1229年),後歷代數次修葺。會仙觀由三清殿、玉皇殿、關帝殿、戲樓、東配殿、西配殿、鼓樓、鐘樓、奶奶殿、東廂房、西廂房、東耳房、西耳房、祖師殿總計14座建築組成。會仙觀坐北朝南,占地面積...
李達故居,位於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嵐角山鎮油榨頭村。原為清代一黎姓鄉紳的莊房,修建年代不詳,是李達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成長的地方。李達故居是典型的湘南地區清代磚木結構四合院落,主要由門樓、正屋、兩側橫屋和倒座耳房等建築單體構成,前有院坪、後有竹園,占地面積1260平方米,建築面積1150平方米。李達...
耳房 樓外東、西兩側各有一幢高2層的耳房,半月形,磚木結構,每幢6開間,一幢為學堂,另一幢為條絲煙刀加工作坊,均以磚砌圍牆圍合天井自成院落,各開一拱門,與樓外環的邊門相通。從遠處佑望耳房,耳房與圓樓整體猶如舊時的烏紗帽。樓前原為花園,現為石砌門坪,臨近洪坑溪,門坪東面、西面還有衛生間、...
“一把傘”建築結構是指建築像被撐起來的一把傘,即房屋被正中間的一根獨柱子支撐起來,承擔房屋所有重量的一種木建築架結構形式。該特色民居結合 雲南傳統民居一顆印 ,中間為正房,兩側有耳房,為雙層人字坡屋頂土基房。“一把傘”民居大量出現在雲南滇池沿岸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當時物資匱乏,建新房時每家每戶...
櫳翠庵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一處建築,是妙玉在大觀園中的修行處,是一所園林中點景的尼姑庵。後來惜春出家,便住在此處。對於此建築布局,書中並未展開描述,只是點到山門、東禪堂、耳房這三處,其中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櫳翠庵中的紅梅。建造背景 櫳翠庵是專門為元妃省親時所做法事的寺廟。賈元春...
現存西路廣亮大門一間,倒座房五間,東西配房各三間,後罩房五間,原有院落形制已變;中路廣亮大門一間,門內影壁一座,二進院現存雙卷勾連搭垂花門一座,正房三間兩側均帶耳房兩間,東西配房各三間,周匝抄手遊廊連線。是研究交道口地區地理變遷,王府形制和建築的重要實物。1986年1月21日,板廠胡同30、32號...
孑民堂,全稱孑民紀念堂,是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甲83號,原為清乾隆年間大學士富察·傅恆的宅第,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將西廂院改為紀念教育家、民主革命家蔡元培的紀念堂。孑民堂原為三進院落,現僅存兩進院落,前院有正房五間,兩側各帶一間耳房,東西廂房各三間。後院保留七間後堂,東側有一間耳房...
來鶴亭坐西朝東,占地面積104.4平方米,為木結構八角單檐攢尖頂,來鶴亭的建築結構為八角,建築工匠巧妙地使亭和文昌閣後牆相連,從而省去了亭西二角,這種建築結構是較為罕見的,具有獨特風格。來鶴亭前有雨花台,南北有耳房,與文昌閣相連。來鶴亭上的碑刻和匾聯以及塑像,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2013年...
整座外面為方形,對稱分建,進門兩側各一房 (即耳房),門廳下面是天井,天井左右有廂廳,天井直進是大廳,大廳兩側是大房,天井四周有迴廊。客俗稱此為“上三、下三”。雙包四點金:即在原有四點金擴大,變成大廳兩側各兩房,門廳兩側各兩房。客俗稱此為“上五、下五”。四點金雙畔包。就是四點金為主座,兩邊...
高寨黑傣的傳統民居建築主要是傣家的土掌房,土掌房可分為正房、耳房、大門等主要結構,正房共兩層,土木結構,頂用泥土密封,土箕牆。第一層,根據不同地點,分不同的間數。一般常見的三至四間,左邊第一間又分兩間,一間是臥室,另一間上二樓的木製樓梯。正堂正上方靠牆處設一供卓,在左邊古時放著已故老人...
耳(拼音:ěr)是漢語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耳的古字形像人的外耳,本義指聽覺器官耳朵,引申指像耳的東西。耳在頭兩側,故引申為位置在旁邊的,如:耳房、耳門。耳在古代文獻當中又用作動詞,作聞、聽解。“耳”的古音與“爾”相近,故又假借為文言語氣詞,表限止,相當於“而已”“罷了...
後殿屋頂為硬山式,兩側有東西耳房,前有卡牆,自成小院。院內西南角有井亭1座。鐘粹宮的彩畫對於研究明、清官式彩畫發展史有較高的歷史價值。1961年3月4日,包含鐘粹宮在內的故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鹹陽宮始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
李大釗舊居(Li Dazhao's Former Residence),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民國九年至十三年(1920—1924年)李大釗同志在此 居住,舊居於2007年對外開放 。李大釗舊居為民國時期三合院,分為南北兩個院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房屋均為硬山頂合瓦屋面。有北房3間,東、西耳房各2間,東、西廂房各3間。
普光寺,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西洛鎮白道村,始建年代無考,現存正殿為宋代遺構,余皆為明、清建築。普光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111.43平方米。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僅存正殿,兩側為東西廂房、配殿、耳房。正殿石砌台基,高1.3米,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七檁前廊式構架。梁架為四椽栿對前後搭...
台面由檐柱四根分作三間,中間為表演區,兩邊為耳房。上下四角角梁兩道撐起角翹,出檐深遠。檐柱上托柱頭枋、欄額枋、平板枋和挑檐枋。平板枋上裝飾斗拱五朵,各枋面部均有花卉和人物彩繪。柱下端支以雙層石礎,上為鼓鏡式,下為正方形。檐柱上出四根撐拱,木雕彩繪透空,富有羌族文化特色。台面正中置有...
大門為長方形門,居一進院南廳之中,門廳高大,兩側為南廳後牆代院圍牆,聳立雄偉;上院有正窯三間,兩旁各有耳房一間,東西窯各三間;上下院有門廳過道相連;下院也有東西房各三間。與冀家大院群一路之隔以西是冀貢泉的又一處舊居,俗稱新院,是冀貢泉與家屬兒女們聚居的地方。此院有街門和院門,街門坐...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31號,占地16355平方米(保護範圍),建築形制為典型的清代官衙建築,整體建築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為照壁、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等主體建築,兩側有耳房、廂房和東西跨院,是社會科學類歷史遺址專題博物館。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
陳獨秀舊居,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箭桿胡同20號,是民國六至八年(1917—1919年)陳獨秀在北京的居住地。陳獨秀舊居坐北朝南,是一個正方形的院落,長寬均為17米,院落東南方缺角,大門位於東北角,院內正房三間、南房三間、東耳房一間、東廂房兩間。陳獨秀舊居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重要場所,也是見證新文化...
昭嗣堂堂屋又名香楠廳,坐南朝北,是現江蘇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全金絲楠木架構的建築。香楠廳硬山重檐,面闊間,進深十一架,並配有住居的耳房。廳內金柱上雀替精美繁複,月梁兩端及脊檁等敷有彩繪,時間的打磨,還隱約可見。整個建築的背後一段歷史,即《明史》中記載的 “壬寅宮變”。而曹察的女兒即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