耮,漢語二級字,讀作耮(lào),⒈ 用荊條等編成的一種農具,長方形,用來平整土地。亦稱“耱”、“蓋”、“蓋擦”。⒉ 用耮平整土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耮
- 拼音:lào
- 部首:耒
- 倉頡:QDTBS
- 筆順:1112341224553
- 總筆畫:13
- 部外筆畫:7
- 五筆86:DIAL
- 五筆98:FSAE
- 四角號碼:54927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8022
耮,漢語二級字,讀作耮(lào),⒈ 用荊條等編成的一種農具,長方形,用來平整土地。亦稱“耱”、“蓋”、“蓋擦”。⒉ 用耮平整土地。
耮,漢語二級字,讀作耮(lào),⒈ 用荊條等編成的一種農具,長方形,用來平整土地。亦稱“耱”、“蓋”、“蓋擦”。⒉ 用耮平整土地。現代釋義基本字義耮lào⒈ 用荊條等編成的一種農具,長方形,用來平整土地。亦稱“耱”、“...
耮地 耮地是中國北方旱區在耙地後或與其結合進行的作業。多用柳條、荊條、木框等製成耮(耱)拖擦地面,能形成乾土覆蓋層,減少土壤表面蒸發和平地、碎土、輕度鎮壓等作用。
耮雪催春 《耮雪催春》是當代杜奎昌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杜奎昌(1938~),雲南會澤人。大學文化。主任記者。雲南書協常務理事。擅長書法、古詩詞。作品《又為心聲》。
耮 耮,是一個漢語文字。基本字義 ● 耮 làoㄌㄠˋ◎ 見“耮”。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郞到切,勞去聲。摩田器。
耱地 耱地,即“耮地”。一種表土輔助性耙地作業。耙地時,在耙具後帶一個用三角鐵或木方連線樹枝的農具“耮子”,起到進一步的平土、碎土和輕壓的作用,以利於保墒和播種。多在中國北方的旱地套用。
“耕而不勞,不如作暴”,諺語,意思是耕田而不耮地,不如不耕讓它荒著。指耮田極為重要。注釋 勞:通“耮”,指用無齒耙平整土地。暴:拋棄,指不耕作。出處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一:“耕田……若不尋勞,地必虛燥...
土壤耕作的作業項目很多,水田與旱田不同,各地區也有很大差別。但是,基本的作業項目包括耕、耙、耱、耪、耮、中耕和鎮壓等。耕作方法是否合理與土壤類型、作物種類、環境條件直接相關。傳統的耕作方法(conventional tillage)傳統耕作法可用...
耮地是中國北方旱區在耙地後或與其結合進行的作業。多用柳條、荊條、木框等製成耮(耱)拖擦地面,能形成乾土覆蓋層,減少土壤表面蒸發和平地、碎土、輕度鎮壓等作用。鎮壓 鎮壓是在翻耕、耙地之後用鎮壓器的重力作用適當壓實土壤表層...
應注意的是在秋冬雨雪少的地區,秋耕後應立即耙耮,以利保墒。危害 三年困難時期,中國的農民聽信蘇聯生物學家‘特羅菲姆·李森科’的偽科學農業革新實行深耕(深達一兩米)。他們相信最肥沃的泥土在深處,而這些泥土有助於讓植物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