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者海村
- 總面積:2987.7畝
- 人均耕地:0.49畝
- 其他面積:758.3畝。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文化教育,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人口衛生,村務公開,特色產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其中:田415.7畝,地 2572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水面面積4畝,其中養殖面積4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路、通電,無路燈。全村有1494戶通自來水,有932戶飲用井水。有1732戶通電,有20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150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50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2輛,拖拉機10輛,機車5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6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6畝。
到2009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4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3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9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9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9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91萬元;畜牧業收入38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323頭,肉牛439頭,肉羊559頭);第二、三產業收入708萬元;工資性收入13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60元,農民收入以勞務、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80人,在省內務工140人,到省外務工200人。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擁有教師25人,在校學生567人,距離鎮中學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67人,其中小學生567人,中學生300人。
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新農村建設
者海村委會自被鎮黨委、政府確定為第一批開展"三村四化"建設示範村後,村"兩委"班子一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加強領導。村"兩委"班子認真按照鎮黨委、政府《關於開展"三村四化"建設工作實施意見》檔案精神,為確保本村"三村四化"建設工作紮實、有序開展,成立了者海村"三村四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村"三村四化"建設工作的協調、組織和實施。二是廣泛宣傳,努力夯實民眾基礎。積極組織召開全村黨員幹部會,認真學習"三村四化"建設工作指導思想、工作任務、工作要求等內容,同時,利用黑板報、張貼標語和廣播等形式廣泛宣傳"三村四化"建設工作,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充分調動了廣大民眾參與全村"三村四化"建設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三是科學規劃,有序開展"三村四化"建設工作。以加快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按照"堅持標準、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形成特色、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建設目標,結合本村實際,編制《者海村委會"三村四化"建設總體規劃》,用於指導本村"三村四化"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四是以項目為帶動,全民參與"三村四化"建設。農業產業化工作,由村委會牽頭,村種植協會具體操作,與昆明銀健公司簽訂1000畝丹波豆種植協定,種植的丹波豆每畝產量達150~250公斤,產值1050元~1750元。種植丹波豆與傳統種植包穀、洋芋每畝增收300~500元,促進了民眾的增收致富。農村工業化建設,一方面,以工業園區為依託,落實好各項優惠政策,積極協調、組織,向企業輸送本村剩餘勞動力,為企業的發展不斷提供人力資源;另一方面,依託老街集市,發展趕集經濟,大力扶持食品零售、農副產品加工、運輸等個體服務業,有效增加了民眾的收入。住房新型化建設,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為主要內容,總投資118萬元,其中:投資16萬元,新建滴水岩至畢茂山人畜飲水工程,鋪設160根引水管線全長2500m,新建沉澱過濾池4個,截流壩1道,新建20m3蓄水池1個,維修、加固300m3蓄水池1個;投資90萬元,新建小新橋至信用社、叉路口至上石橋長3660m,平均寬度6.5m的水泥路2條,新建排水溝2500 m;投資4萬元,對糧管所至老年協會、鈴鐺鋪至何家街、后街至老年協會等3條街道兩側所有房屋統一實施"穿衣戴帽"工程,粉刷牆壁0.85萬m2,油門窗0.9萬m2 ;投資0.5萬元,製作"三村四化"建設相關標語、牆畫等,美化村內環境。社會和諧化建設以狠抓精神文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為突破口,開展好各項工作。精神文明建設中努力實施群星文明工程,積極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現全村"七星"以上文明戶有216戶,其中"十星級文明戶"120戶,在全村營造了"人人爭星、戶戶創星"的良好氛圍;認真開展規範"五堆"工作,努力創造乾淨衛生、環境優美的村內環境,不斷改善村容村貌。社會治安工作一方面完善矛盾排查和調解制度,積極化解民眾糾紛;另一方面成立治安巡邏隊,在趕集日、農忙時節等開展護村巡邏,村內各非公企業進一步完善保全制度,充實保全隊伍,開展好護廠巡邏工作,有效杜絕了大量違法犯罪活動。通過建立村治安巡邏隊、企業保全隊伍、全村民眾參與的群防群治網路,有效保護了企業和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促進了全村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和諧發展。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全村飲水困難,旱季生活飲用水少,滿足不了民眾,無特色產業,道路硬化基礎設施差,衛生所房屋破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在取水設施方面新建一個蓄水池。發展養殖業,增加農民經濟,爭取上級立項修建衛生所及道路設施,治理“三堆”,改變村容村貌。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732戶,共鄉村人口6123人,其中男性2998人,女性3125人。其中農業人口6123人,勞動力3715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69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8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50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87.7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種植,主要銷售往省內。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51.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種植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