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老莊村北青銅山南麓懸崖上,是隋唐時期的遺存。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位於濟南市歷城區錦繡鄉老莊村北的青銅山南麓近山頂的斷崖處,原有大佛寺,早圮。在距山下約250米的斷崖處鑿有一石窟,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平頂。主佛形體高大,占據窟中主要位置。頭挽高髻,面輪方長,面頰豐滿,彎眉細眼,眉間飾白毫,鼻寬,唇薄,頤方,頸較長。結踟趺坐,手施禪定印相。內穿僧祗支,胸前束帶,外穿“U”字形領通肩袈裝,領下亦作“U”字形重褶,右臂陰刻直線衣紋,左臂刻弧形線紋,膝下懸裳及地。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為山東省最大的石刻造像,為研究山東隋唐時期的佛教文化和石刻藝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2019年10月7日,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並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老莊村北青銅山南麓懸崖上
  • 所處時代:隋唐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494-4-017
歷史沿革,文物特點,文物遺存,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風格及內像主銘文中的“像”字,與濟南市千佛山隋代開皇年間一題記相同,推測大佛應雕鑿於隋至初唐。壁上的小型壁龕造像鑿刻於盛唐,個別壁龕造像鑿刻粗糙,為後人補刻,時代不詳。
據窟前碑記,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及清光緒年間,曾修拱門,後圮。
1989年,新增建石券門加以保護。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文物特點

綜述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位於濟南市歷城區錦繡鄉老莊村北的青銅山南麓近山頂的斷崖處,原有大佛寺,早圮。在距山下約250米的斷崖處鑿有一石窟,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平頂,寬5.4米,深5.1米,高9.25米。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主佛
主佛形體大高,高9.05米,占據窟中主要位置。頭挽高髻,面輪方長,面頰豐滿,彎眉細眼,眉間飾白毫,鼻寬,唇薄,頤方,頸較長。結踟趺坐,手施禪定印相。內穿僧祗支,胸前束帶,外穿“U”字形領通肩袈裝,領下亦作“U”字形重褶,右臂陰刻直線衣紋,左臂刻弧形線紋,膝下懸裳及地。佛座高1.05米,寬1.90米。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窟壁造像
主佛四周窟壁上刻有9尊造像。東有弟子、菩薩各一。弟子高1.8米,身穿便領內衣,外穿雙領下垂袈裟,面向大佛,拱手而立。弟子右側立一善薩,高2.2米,頭梳“Y”型髻,髻上坐化佛,寶繒垂至胸部兩側。面容豐滿,微微含笑。內穿僧抵支,胸前佩項飾、瑛珞,腰間束寬頻,寬頻下有裙帶下垂,上作花結。左手屈肘上舉,右臂自然下垂,左手提淨瓶,右手持枝條。宛如唐代婦女畫像。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壁龕
主佛右肩西側窟壁上,刻5個壁龕。最大一龕,高約1米,寬1.2米~1.5米,立面呈扁圓拱形,內刻雙佛,皆結跏趺坐,施禪定印狀。二者服飾不同,東者內穿借抵支,胸前系帶,有結,外穿雙領下垂袈裝;西者內穿僧抵支,外穿通肩袈裟,衣褶作“U”字形垂褶。在兩佛之間窟壁上題記一則:“天寶七載(748年)九月廿/七日上座僧元志敬/造石像二軀一降魔/一彌陀上為國王帝/主下及師僧父母法界/蒼生鹹同斯福。”在此龕的兩側下角處各鑿刻一小龕,均為圓拱形,東側刻雙佛,西側刻一佛。在西側小龕的左上側又刻一龕,在大龕下約0.60米~0.70米處刻一龕。這二龕為圓拱形,內刻一佛。四個小龕內的造像皆結跏趺坐,作禪定印狀,服飾與大龕東側造像相同。
像主題銘
窟內有像主題銘一則:“像主從景暉/像主徐晃母王/像主高秋王/像主羅勝男/王惠口”。

文物遺存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石窟內共有歷代造像11尊。窟內有題記二則。

文物價值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為山東省最大的石刻造像,為研究山東隋唐時期的佛教文化和石刻藝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並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遺址碑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老莊村北青銅山南麓懸崖上。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路程約32.1千米,用時約37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