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痴呆

老年期痴呆

老年期痴呆是老年期常見的一組慢性進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在老年人的疾病譜和死亡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認為,老年期痴呆是由於慢性或進行性大腦結構的器質性損害引起的高級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組症候群,是患者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出現的持久的全面的智慧型減退,表現為記憶力、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抽象思維能力、語言功能減退,情感和行為障礙,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喪失。老年期痴呆包括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及混合性痴呆等。

基本介紹

  • 書名:老年期痴呆
  • 作者:李智傑 柯新橋
  • 定價:29.00 元
  • 出版社: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 開本:16開
發病情況,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發病情況

老年期痴呆包括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及混合性痴呆等。老年期痴呆的發病情況各國不完全一致,多數報導認為:65歲以上老人痴呆症患病率為5%左右,歐美各國的統計結果為4.1%~5.1%。
2012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孔靈芝表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為4.2%;北京市65歲及以上人群抑鬱症患病率為4.4%。
1990年我國上海地區的調查結果為4.69%,其中老年性痴呆約占60%,血管性痴呆約占27%,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高於血管性痴呆。北京地區的調查結果為3.96%,其中血管性痴呆約占67%。廣州75歲及以上老人中痴呆患病率為8.90%。75~79歲老人的患病率為4.85%,80~84歲的為9.16%,85歲及以上的為26.14%。
不管是痴呆還是AD,或者在不同年齡段,女性患病率均明顯高出男性1~4倍。年齡與痴呆的患病率也存在肯定的關係。我國上海地區的調查:55~59歲為0.26%,60~69歲為0.70%,70~79歲為10.58%,80~84歲為11.04%,85歲以上為2.94%。我國上海的資料分析,年齡每增加5歲,痴呆的患病率增加0.74倍。

圖書信息

書 名: 老年期痴呆
作 者:李智傑 柯新橋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ISBN: 9787506742986
開本: 16開
定價: 29.00 元

內容簡介

《老年期痴呆》首先簡要介紹了老年期痴呆的定義、研究現狀與展望、流行病學及危險因素,系統介紹了老年期痴呆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病理學、臨床表現、輔助檢查及評價量表,重點介紹了老年期痴呆的診斷與鑑別診斷、中西醫治療、其他常見痴呆類型及診療,以及老年期痴呆常用藥物和預防與護理。《老年期痴呆》全面反映了老年期痴呆的最新診療新進展、新成果,可供醫學院校師生和臨床醫生閱讀參考。

編輯推薦

《老年期痴呆》:常見病中西醫最新診療叢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定義與研究範圍
第二節 發展概述
第三節 研究現狀與展望
第二章 流行病學及危險因素
第一節 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學
第二節 老年期痴呆的危險因素
第三章 病因及發病機制
第一節 中醫病因病機
第二節 西醫病因及發病機制
第四章 病理學
第一節 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
第二節 血管性痴呆的病理
第三節 混合性痴呆的病理
第五章 臨床表現
第一節 病史
第二節 症狀與體徵
第三節 常見併發症
第六章 輔助檢查
第一節 老年性痴呆的輔助檢查
第二節 血管性痴呆的輔助檢查
第三節 混合性痴呆的輔助檢查
第七章 評價量表
第一節 認知功能評價
第二節 非認知特徵(行為和精神)檢查
第三節 日常生活能力評價
第四節 痴呆中的抑鬱評價
第五節 總體評價
第六節 中醫證候辨證分型評價量表
第七節 正確認識各種量表
第八章 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一節 痴呆的診斷
第二節 痴呆的分類
第三節 阿爾茨海默病(AD)的診斷
第四節 血管性痴呆(VD)的診斷
第五節 混合性痴呆(MD)的診斷
第六節 中醫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
第七節 痴呆的鑑別診斷
第九章 治療
第一節 中醫治療
第二節 西醫治療
第三節 中西醫結合治療
第四節 現代康復醫學治療
第五節 預後
第十章 其他常見痴呆臨床類型及診治
第一節 路易體痴呆
第二節 額顳葉痴呆
第三節 感染性疾病所致認知功能障礙
第四節 亨廷頓病
第五節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
第六節 肝豆狀核變性
第十一章 常用藥物介紹
第一節 乙醯膽鹼能遞質相關藥物
第二節 興奮性胺基酸受體拮抗劑
第三節 腦血循環促進劑
第四節 腦細胞代謝激活劑
第五節 鈣通道拮抗劑
第六節 神經生長因子
第七節 抗炎藥物
第八節 抗氧化劑
第九節 控制行為和精神症狀藥物
第十節 其他藥物
第十一節 常用中藥
第十二章 預防
第一節 一級預防
第二節 二級預防
第三節 三級預防
第十三章 護理
第一節 痴呆護理的目標和原則
第二節 一般護理
第三節 認知功能障礙的護理
第四節 行為和精神症狀的護理
第五節 晚期家庭護理
第十四章 健康教育與管理
第一節 健康教育
第二節 健康管理
……

序言

通常認為中醫、西醫是兩個不同的醫學理論體系,其對人體生命活動的規律、疾病的病因病機乃至診療方法等諸多方面,均存在著較大的認識上的差異;中西醫各有所長,亦各有不足。然而,中西藥治療疾病均有各自的特色和I臨床療效優勢。無數的事實充分證明,臨床實踐中若能兩者優勢互補,互相取長補短,常可明顯地提高疾病的臨床療效;我國醫學界存在的中西醫結合防治方法,充分顯示了自身的優勢特色,深受世界醫學界的關注和重視。進入新世紀,醫學朝向健康,醫學的目標是以現代科技成就體現人文關懷。中醫西醫面對維持健康與防治疾病。誠然,20世紀中醫重視病的人而西醫關注人的病;模式生物的實驗方法曾以還原分析為主要手段,而今天融人整體論與系統論方法已勢在必行。顯而易見中醫、西醫向趨同方向發展。有鑒於當代將科學與人文融合做為主題,必將推進現代醫學科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中醫藥學的天人相應、辨證論治、形神一體與治未病等理論內涵與鮮活的臨床經驗,必定會有力地促進生命科學的發展。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組稿,邀楊明會、柯新橋、巴元明領銜擔任總主編的《常見病中西醫最新診療叢書》,是一套系統介紹臨床常見多發病的大型叢書,該叢書作者力求反映當代中西醫臨床診斷與治療的新進展、新理論、新觀點、新技術、新資料與新信息。該叢書以常見病、難治病為主,從中西醫兩方面系統介紹了每種疾病的基本發病機制、臨床診斷治療方法。由於全套叢書“略於基礎理論,詳於診療方法”,尤其突出治療方法中的新動態、新技術、新進展,從而為臨床醫師,無論是西醫臨床專科醫生,還是從事中醫或中西醫結合工作的醫師,提供了重要的可資借鑑的參考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