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女性骨質疏鬆骨折患者骨質量變化規律前瞻性研究》是依託中南大學,由戴如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年女性骨質疏鬆骨折患者骨質量變化規律前瞻性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戴如春
- 依託單位:中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骨質疏鬆骨折後再骨折發生率高,對患者生存質量及預後影響很大,骨質量的改變在其發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尚未見骨質疏鬆骨折後骨質量變化規律研究的報導。申請者在完成骨質疏鬆患者骨折研究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上,對老年女性骨質疏鬆患者骨折後骨質量變化規律進行前瞻性研究,探討再骨折的早期防治。在申請者圍繞骨質疏鬆骨折長期科研所提出的理論假說指導下,利用近10年前期研究所獲得的良好研究基礎,綜合QCT/有限元分析、力學載荷測定、骨髓基質幹細胞分子標誌物檢測以及骨密度和生化指標測定等臨床可套用的國際最新學科交叉方法,從骨微結構及功能、骨髓基質幹細胞功能以及骨重建水平等方面綜合探討老年女性骨質疏鬆骨折後骨質量的變化規律。本項目豐富骨質疏鬆骨折防治領域轉化醫學研究的內容,具備臨床套用前景,同時發展研究平台,為兄弟單位相關研究提供高水平技術服務,共同提高我國骨質疏鬆研究水平,促進學科進步。
結題摘要
骨質疏鬆骨折後再次骨折研究逐漸成為國際骨質疏鬆研究關注的趨勢,本項目研究了老年女性嚴重骨質疏鬆患者有骨折與沒有骨折組骨密度與骨重建水平改變以及骨髓幹細胞功能。發現:骨折患者較無骨折患者腰椎松質骨骨量丟失明顯,發生再骨折風險較高,QCT在預測再骨折風險上較DXA占優勢。外周血MSCs表達CD34+CD14+的細胞可能有分化為破骨細胞的潛能,表達CD34+CD14-CD105+的細胞可能有分化為成骨細胞的潛能。骨質疏鬆骨折後骨吸收、骨形成指標高於正常參考值呈高轉換狀態,與嚴重骨質疏鬆無骨折患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體重、體重指數為BMD的保護性因素;絕經年限與BMD呈明顯負相關。通過本項目研究,探討了老年女性嚴重骨質疏鬆患者有無骨折組骨密度及骨重建水平變化的規律,建了新技術,培養了人才,與臨床實際相關性強,對臨床有著直接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