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莊子道學新解

老子莊子道學新解

《老子莊子道學新解》闡述了道家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以老子﹑莊子為代表。

道家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自然無為,與自然和諧相處。

西漢初年,唐朝初年,漢文帝、漢景帝、唐太宗、唐玄宗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前朝苛政之後得以休養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子莊子道學新解
  • 作者:劉安祥
  • 語言:中文
  • 類別:哲學著作
《老子莊子道學新解》是知名文化人士劉安祥先生的力作。老子的《道德經》到底是一部什麼書?這是衡量這部書的價值和對這部書的研究方向的重要問題。以前的許多專家學者大都認為他是一部哲學著作,其核心思想是論述道,是論述哲學原理的書,並就老子的哲學思想發表了許多著述。
但研究認為,《道德經》絕不是一部哲學著作那么簡單,老子關於道論的哲學思想並不是該書的主題思想,老子的《道德經》是一部論述治國安民之道的書,是一部論述天人合一、王者之道、為官之道、為人之道、德政政治之道的書,其核心思想是論述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
誠然,老子的這部書通篇充滿了哲學原理,並用了一些篇幅論述道的原理。但是,老子論述道的原理是為論述無為而治這個主題思想服務的,是為論述無為而治這個主題思想作的鋪墊,是作為這篇政治論文的論據來使用的。
從論文書寫邏輯上看,論文首先要建立一個論點,也就是中心思想,並用論據來論述這箇中心思想,從而證明這個論點的正確性,那么,老子道的論述就是一個有力的論據,用自然規律這個論據來證明無為而治這個論點的正確性。也就是說,為什麼治理國家要採取無為而治的方式呢?這是因為按照道的原理,按照世上萬事萬物的內在客觀規律,須採取無為而治的方式才符合自然規律,才能獲得成功。
不僅如此,而且老子在德篇中所論述的為官為人應當遵從的各種德行要求也都是圍繞著如何實施無為而治這個主題思想來展開的,是老子治國思想的具體化論述。
為什麼說他是一部治國經典著作,是一部論述王者之道的書呢?這從全書的論述內容也可以看出,從我們經過梳理,所編列的目錄中可以看出,這部書通篇講的就是治國之道,為政之道,為官之道、為人之道。難怪有古代著名學者說它是人君面南之術,什麼叫人君面南之術?按中國傳統規矩,帝王登基的龍椅寶座要面向南方,因此面南之術通常是指帝王之術,也就是作帝王的基本知識,或者通俗講就是王者之道。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其實都是講王者之道的,按曾子的概括叫做是修身、齊家、冶國、平天下的學問,尤其是老子所作的《道德經》更是專門講王者之道的專著,按現在的說法是專門論述治國安民重大理論的專著。
那么為什麼古人愛講王者之道呢?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學術一直是官家控制的,民間是沒有學術的,一切書籍、資料、文稿只有官家才有。
孔子在民間辦學,學術才開始下移普及至民間來。而老子比孔子早在世,而且他本身就是國家圖書館的館長,接融的書籍資料全是關於上代和歷代王室的資料,都是關於治國安民方面的資料,所以自然對如何冶國安民的王者之道非常熟悉且很有研究。
在中國的道、儒兩大學派中,如果說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是民間學說,以論述為人之道的話,那么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學則是官家學說。所以,有的歷史學家就考證道學出於王官學,意即道學是從王室發展而來專門研究如何為官稱王的學問的。
其次,古人都常把升官入朝,稱王稱帝作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目標,把能作一個千古流芳,為人稱道的聖人作為自已的最高品德追求。因此,形成了一種崇王尚賢的傳統。崇王就是崇拜王者,崇拜升官稱王。尚賢就是崇尚賢德高尚的人。這是因為在古代,人們追求人生價值的路很窄,除了走從軍之路可以當將軍外,就只有從文走仕途之路以升官發財,這是人生成功的標誌,也是唯一的途徑。因此,自然就有了萬般皆下品,唯有瀆書高的說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出現崇王尚賢的原因了。
更重要的是,在治國安民、平天下的過程中,人們認為王者是起決定作用的。國家能否安定,江山能否鞏固,帝王將相的作用是關鍵。這些人的品德如何,能力如何,決定了國家的生死存亡。
所以一部中國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帝王將相命運的興衰史,各種學術文章也主要是研究王者之道,無論是古代的道、儒、法、墨、還是近代的文學巨著,大都是寫帝王將相,寫王者之道的。
老子的《道德經》更是專門論王者之道的專著。就是講如何治國安邦的規律,如何當官稱王的規律,如何坐穩江山的規律。
老子講王者之道首先從天、地、人三者的規律講起。為什麼從天、地、人三者的規律講起?漢武帝的老師,也就是太傅王綰有個精闢的解釋。王字三橫,分別代表天、地、人三大物體,中間一豎代表道,是道將天、地、人支撐起來,懂得這個原理者,懂得天、地、人之大道規律者,即可稱王。因為成功作人的規律,為官稱王的規律與天地萬物的規律是相通的,所以,天人是合一的。
總觀老子這部著作,講的內容非常廣博,人們可以從政治學的角度去解讀,也可從哲學角度解讀,還可從養生學角度解讀,但不難看出,其主旨內容是講治國安民之道,德政政治之道,也就是講王者之道的。至於所論述的諸多哲學觀點,為官為人之道的觀點等,其實都是為本著作的主旨思想服務的,是圍繞著論述王者之道這個主題而展開的。
在以往許多關於老子思想研究的著述中,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老子的哲學思想在研究,這實際上是沒有深入到老子著述的主題思想上去。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在官場執政的體驗研讀老子《道德經》,對此感受頗深,故以《道德經》論王者之道的主題思想試作解讀,這也是本書所論與其它著述不一樣的地方。
那么,老子這部治國經典的書為什麼又成了一部哲學著作了呢?這還得從魏晉時期的三玄之說說起。在魏晉時期,曹氏父子和司馬氏父子採取獨裁統治手段,一些文人墨客,學者名流沒有言論自由,也不能探討治國安民之道,由於政治上的忌諱,聚在一起只能談天說地,只抽象的就老子著作中的哲學概念發表議論,於是,以哲學為探討內容的玄學就應時而生。
這種遺風一直延續下來,使許多學者名流忌諱談政治,也不願去探討這部書中的政治智慧,使這部書的真正實用價值沒有發揮出來。而事實上,這部書中的政治智慧對我們這個時代是非常合拍,非常實用的。
從普遍意義上講,這些規律實際上是人才成功學中的普遍規律,通用規律。因此,不論從事那個行業,不論官位大小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對那些已身在官場,身在各級領導崗位上的幹部,以及有志於在各行各業出人頭地,有理想,有抱負,想成為王者的人都具有普遍意義。因為他實質上是講的成功之道,講的事業成功的規律性的東西,可以叫做成功作人的公開的秘籍。如果說你想在某個行業,某項事業上要立志成為王者的話,那就有必要好好研讀一下老子的著作。因此,可以說,老子思想研究的是治國之道,為官之道,為人之道,成功之道。
《道德經》一書博大精深,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兩千多年來對中國政治歷史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至今仍受到國內外政治家、學者及老百姓的高度評價和喜愛。
《老子》的中文版本,自古至今已有3000多種,至今保留下來的版本就有1000多種。最早是戰國時期韓非子所作的《解老》、《喻老》篇,以後有唐玄宗、李世民、宋徽宗、朱元璋等四位皇帝為《道德經》作註解。
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玄宗時期,唐代高僧玄奘與成玄英等道士就將《老子》一書翻譯成梵文。近代以來,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學者非常鐘情《老子》一書,在翻譯的外國典籍中,最多的是《聖經》,其次就是《老子》。
而在國外,僅英譯本就有30多種,是國外翻譯、出版最多的中國著作,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1974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兩種帛書,即寫在絲綢上的書,最高貴的書,就是《老子》。1993年在湖北荊門市郭店村的一座戰國墓中出土了三組竹簡《老子》,世界各國專家學者更加熱切發表論著,翻譯出版。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道德經》象一個永不枯竭的甘泉,滿載寶藏,放下吸桶,唾手可得。”
在現代,許多政治家、思想家也都非常推崇老子思想,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毛澤東在《矛盾論》中,就引用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辯證思想來闡述事物的矛盾,並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名言,毛澤東這裡說的道就是指的歷史規律,也就是老子所說的道。
美國前總統里根在國情咨文中也引用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治國思想。因此,《老子》一書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結晶,是中國哲學的基礎和精髓,是中國人政治智慧的源泉,在中國眾多學派中,他是一根大樹的主幹,其它則是分枝,同時,他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政治精神文化財富。
老子思想
老子的這部書具體都講了些什麼呢?可以歸納為四大論點數十個觀點,
四大論點包括:
一是論述天人合一之道,揭示自然世界萬事萬物的基本規律,主張治理國家要按客觀規律辦事,反對隨心所欲的強行妄為。
二是論述無為而治之道,主張治國安邦和平、發展兩大主題,反對進行對外侵略擴張,對內推行酷吏政治。
三是論述德政政治之道,主張執政以百姓心為心,注重民本民生,以老百姓利益為重,反對欺壓百姓,不顧人民死活。
四是論述官場不敗之道,主張謹慎廉潔的為官作風,反對高高在上,脫離民眾,生活腐敗,辦事輕浮的工作作風。
老子的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影響了中國後世兩千多年,特別是歷史上許多的帝王將相,把他作為自己執政的教科書,並積極去踐行。直到今天,這些思想仍然深刻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特別是各行各業的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各級黨政官員值得一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