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建民

翟建民

翟健民,男,出生於1961年,香港永寶齋齋主。著名瓷器鑑賞家,古董經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翟建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1年
  • 職業:瓷器鑑賞家
  • 出生地:香港
  • 職務香港永寶齋齋主
簡介,成功旅程,機緣,創業,挫折,危機,磨合,自我堅持,

簡介

12歲那年,家道中落,父親又開始生病。每當家裡缺錢時,他就看到母親拿著父親早年收藏的瓷器出去,帶回幾百塊錢來維持家用。翟健民第一次意識到,這些看似普通的瓶瓶罐罐原來是可以變錢的。

成功旅程

機緣

15歲那年,因為生活所迫,他開始打工掙錢,以維持家裡的生計。一開始他在一家店裡賣抽紗,從學徒做起。當時他的英文不大好,每當店裡來了外國客人他都害怕和對方交流,但老闆娘英語很好,他就留心邊做邊學,只經過半年時間,他就能夠比較自如地與外國客人進行交流了。抽紗店的隔壁是一間古董店,他結識了當時這家古董店的師傅黃英豪,黃師傅問翟健民下班後能不能幫忙給客人送貨,講義氣的他當然不會推辭,所以每天晚上 6 點下班後他就幫黃師傅把貨送到顧客家中。一年之後,黃師傅對翟健民說要開一家自己的古董店,要他一起來做。這時翟健民才明白,原來黃師傅是通過這一年的時間來考驗他的耐性,考察他的為人。
翟建民
成長
1973年,翟健民進入了黃英豪開的福成行,開始接觸古董。剛入門時懵懵懂懂的他,根本不知道有底款以及沒有底款的瓷器應如何分辨朝代,他深感自己在這方面的欠缺,遂在以後的時間裡,努力學習瓷器知識,逐漸成為行家。 1976年翟健民到英國參觀大英博物館戴維德基金會和維多利亞博物館時,被裡面眼花繚亂的中國文物震驚了。在當時的香港,一般只能見到一些“行貨”,偶見一些小官窯、老窯。看到如此廣闊的歐洲市場,他意識到歐洲市場對於香港古董商的重要。
翟建民

創業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1981年翟健民決定離開已有一定規模的福成行。但他與黃師傅已經有了很深厚的情誼。為了報答師傅的栽培,在離開福成行後的一年裡,他每天都會回到福成行對師弟傳授業務,這樣持續了一年多後才離開。 1982年至1987 年他在家中做一些老客戶的生意。 1988年,翟健民終於在荷里活道開了自己的店——永寶齋,店名是翟健民的太太劉惠芳取的,意為希望每個顧客來永寶齋買到的永遠都是寶貝。有了這個視窗,翟健民結識了很多新的客人以及香港新的收藏家,令他的事業進入新的一頁。

挫折

危機

20世紀90年代初,正當翟健民在事業上一帆風順,對瓷器鑑定信心十足之時,卻差點吃了過於自信的虧。一天,一個人帶來一件青花盤子,翟健民第一眼就覺得這個盤子精美絕倫,甚至有了一種即使是懸崖也要跳下去的決心。經過講價,從200萬元壓到130萬元,並談妥下午3 點交錢。這時是下午1 點,翟健民挾著盤子就走了。或許是天意的安排,他並沒有走常走的路回店裡,而是走了一條比較遠但能經過黃師傅店路。師傅並不在店中,沒能讓師傅親眼欣賞這件寶物,翟健民覺得有些遺憾。 1∶30分他回到自己的店中, 1 ∶45分電話就響了,是平時肯定不會回電話的師傅打來的。“阿民,找我什麼事?”據實相告後, 1∶55分黃師傅就來到了翟健民的店中。平時只要把瓷器打開看一眼就可以包起來的黃師傅,這回足足看了這個盤15 分鐘。翟健民心裡想:師傅肯定也沒見過這么漂亮的盤子吧。但隨後黃師傅眼鏡一放,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教訓:“你上手過這么多永樂盤子了,居然看這個真?”在師傅指出幾處不對後,他也發現這個盤子的折沿略厚,底足偏高。雖心有不甘,但基於只賣真貨的原則,在3 點前還是把這件盤子還給了賣主。 3個月後,不斷有高仿品湧入香港市場,當他見到這些高仿品時,才覺得當初的決定是對的。雖然這只是一次小小的危機,但帶來的啟示卻意味深遠。
1990年翟健民在生意上遇到的另一個危機,就是與太太的合作。按慣例來說,生意上夫妻很難合作,其原因就是每個人都想管對方,最終定會導致矛盾。別看現在翟健民和太太的合作默契,令很多人羨慕不已,但在初期也遇到過類似問題。最初每每到拍賣會,都會因為各有各的意見而不和。時間一長,生意上、感情上都受到影響。但最終他們找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雜項方面由太太劉惠芳管理,自己不過問,除非對方需要才會給出自己的意見;而瓷器方面由自己管理,而對方也會同樣尊重自己的意見。
香港回歸後翟健民在太太的堅持下來到北京發展,但這次卻不同於20多年前來北京的感受。除了感到北京人的親切外,他看到了很多新開的私營古董商店。有別於歐洲的外銷瓷,北京有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有著很多在海外不知道也沒有掌握的知識。對於虛心好學、從不滿足的翟健民來說,這塊土地深深地吸引著他。而他為人仗義的性格,也使他漸漸地與內地買家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就在這一年, 40多歲的翟健民下決心進入北京大學學習。儘管困難重重,顧慮眾多,但對於知識的渴求以及對瓷器的熱愛,使他頂著壓力,克服困難,進入了北大考古系學習。在最初的兩三個月中,因為聽不懂老師的國語以及對一些專業辭彙不理解,翟健民聽得稀里糊塗,下課後還要同學幫忙。為了克服這一困難,他就在課堂上錄音,回去後反覆聽,反覆學。雖然一周只有兩次課,但每次聽課,他都要早出晚歸,在香港和北京之間飛來回。每次在北京聽完課回到香港家中都是晚上10點多,吃點飯後複習當天學的知識,直到凌晨,而第二天上午10點鐘還要精神抖擻地去上班。
如今翟健民在北大已經上了五年課,五年的學習費用,五年的勞累都是常人難以承擔的,但他仍在堅持著。一個人獲得的成功與他付出的努力成正比,這個道理很簡單,但要身體力行,就很少有人有翟健民那樣的毅力。在他看來,天下之最可貴者,莫如時日;天下之最奢侈者,莫如浪費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