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關於科技創新論述摘編》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一部政治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1月。
該書從科技創新的意義、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科技體制改革及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等方面摘編了習近平關於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要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深刻認識推進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要落實“三個牢牢把握”要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習近平關於科技創新論述摘編
- 作者: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 類別:政治
- 首版時間:2016年1月
- 字數:約66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評價,
內容簡介
《習近平關於科技創新論述摘編》共分為八個專題,收錄了188段論述,摘自習近平同志2012年12月7號至2015年12月18號期間的講話、文章、賀信、批示等50多篇的重要文獻。
該書可分為四個板塊:
第一個板塊就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主要講重大意義。今天來說科技創新到底有什麼意義,從三個不同方面對此進行論述,第一個方面是從發展理念的角度;第二方面是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角度;第三方面加強科技創新的角度。從三個不同的角度比較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今天這個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
第二個板塊是該書第四部分,主要是講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問題,主要回答三個問題:一個是今天為什麼要走這么一條道路。第二個問題進一步回答為什麼能走這條道路。這是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發展,有這么一個基礎,所以今天能走這條道路。第三個問題實際上回答了怎么走好這條道路的問題,包括走這條道路有哪幾個方面需要注意的。
第三個板塊就是該書第五個部分,就是科技體制改革問題,主要解決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問題。
第六、第七、第八部分,實際上可以理解為第四個板塊,實際上說的是主要圍繞著科技創新三個牢牢把握問題:一個是科技進步大方向,一個是產業革命大趨勢,再一個是集聚人才。回答這么三個問題,這都是圍繞著科技創新三個重點解決的問題。
作品目錄
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 五、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 |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 六、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 |
三、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 | 七、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大趨勢 |
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 八、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 |
創作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了幫助廣大幹部民眾全面系統的學習、理解和掌握習近平同志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經黨中央批准,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出版了《習近平關於科技創新論述摘編》。
作品思想
一、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深刻認識推進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並把創新擺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強調必須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該書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闡述了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是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個重大論斷,是對創新與發展關係的新認識。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等,但科技創新地位和作用十分顯要。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16世紀以來,世界發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響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在十八屆五中全會講話中,習近平同志突出強調要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指出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遠低於已開發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不足,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因此,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要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這是該書開篇的第一句話,道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從中國國內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更多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了經濟快速增長和規模擴張。今天,這些要素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再要像過去那樣以這些要素投入為主來發展,既沒有當初那樣的條件,也是資源環境難以承受的。必須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從國際看,走出2008年的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最終也要靠創新驅動。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總結歷史經驗,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特別是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產業和新產品,是歷次重大危機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甦的根本。在2014年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同志集中講了中央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考慮,要求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大勢,增強對創新驅動發展的認識,從實際出發,確定創新的突破口。他強調,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創造歷史性機遇,催生網際網路+、分享經濟、3D列印、智慧型製造等新理念、新業態,其中蘊含著巨大商機,正在創造巨大需求,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潛力也是巨大的。習近平同志敏銳地看到了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的歷史性交匯,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他指出: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在國際上腰桿能不能更硬起來,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決於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創新這件事,等待觀望不得,亦步亦趨不行,要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勁頭,快馬加鞭予以推進。他特彆強調: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沒有強大的科技,“兩個翻番”、“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難以順利達成,中國夢這篇大文章難以順利寫下去,也難以從大國走向強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
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該書第四部分集中收入了習近平同志關於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相關論述,回答了為什麼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什麼能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及如何走好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等問題。
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綜合國力競爭中,沒有更多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習近平同志明確講:中國是一個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正所謂“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才能提高國際競爭力。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亦步亦趨。他強調:我國與已開發國家科技實力的差距,主要就體現在創新能力上。過去三十多年,我國發展主要靠引進上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國外技術,早期是二手技術,後期是同步技術。如果現在仍採用這種思路,不僅差距會越拉越大,還將被長期鎖定在產業分工格局的低端。必須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在涉及未來的重點科技領域超前部署、大膽探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是有優勢的,要有強烈的創新自信。長期以來,中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習近平同志一再講,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成就事業的重大法寶,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最大優勢。過去搞“兩彈一星”等靠的是這一法寶,推進創新跨越也要靠這一法寶。經過長期努力,在一些領域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大跨越。他特彆強調: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這也源於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要引進和學習世界先進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努力在自主創新上大有作為。如果總是跟蹤模仿,是沒有出路的。必須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深入推進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不斷取得基礎性、戰略性、原創性的重大成果。
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一條必由之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關於如何走好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習近平同志的論述非常豐富。比如:他強調要做好頂層設計,以世界眼光搞頂層設計。要研究和找準世界科技發展的背景、發展的趨勢,以及中國的現狀、中國應走的路徑,把需要與現實能力統籌考慮,有所為有所不為,長遠目標與近期工作結合,提出切合實際的發展方向、目標、工作重點。比如:他強調要確定正確的跟進和突破策略。一方面,要跟蹤全球科技發展方向,努力趕超,力爭縮小關鍵領域差距,形成比較優勢;另一方面,要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創新突破中國發展的瓶頸制約。要採取“非對稱”戰略,更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對看準的方向,要超前規劃布局,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速趕超甚至引領步伐。比如:他強調要加強基礎研究,同時要在關鍵技術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只有重視基礎研究,才能永遠保持自主創新能力。同時要準確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選準關係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通過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比如:他強調不能關起門來搞創新。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不是單打獨鬥,不是排斥學習先進,不是把自己封閉於世界之外。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創新資源在世界範圍內加快流動,各國經濟科技聯繫更加緊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所有創新難題。要更加積極地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並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作出應有貢獻。
三、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為緊迫的是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該書第五部分集中收入了習近平同志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相關論述,分析了中國科技創新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癥結所在,提出了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工作著力點。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深化改革。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中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只有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點火系,才能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習近平同志強調:現行的經濟體制機制和經濟政策,很多是適應傳統發展方式的,有利於企業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但並不利於企業推進最佳化升級。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精心設計和大力推進改革,清除各種有形無形的柵欄,打破各種院內院外的圍牆,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要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形成新的利益軌道。一個是科技創新的輪子,一個是體制機制創新的輪子,兩個輪子共同轉動,才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
改革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多年來,中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科研成果封閉自我循環比較嚴重,其中一個重要癥結就在於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科研和經濟始終是“兩張皮”,科技創新效率就很難有一個大的提高。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習近平同志指出,促進科技和經濟結合是改革創新的著力點。要堅持科技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鍊,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移擴散的障礙,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要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解決好“由誰來創新”、“動力哪裡來”、“成果如何用”這三個基本問題,培育產學研結合、上中下游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良好創新格局,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實踐證明,產業變革具有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多變等特點,必須通過深化改革,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圍繞使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加快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來謀劃和推進。要進一步突出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人財物各種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要健全創新服務支撐體系,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消除價格、利率、匯率等經濟槓桿的扭曲,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場評價技術創新成果的機制,培育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特別要發揮好中小微企業應對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變化的獨特優勢,通過市場篩選把新興產業培育起來。
推進政府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重點做好“三個分工”和“一個加強”。關於“三個分工”。一是政府和市場分工,能由市場做的,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從分錢分物的具體事項中解脫出來,提高戰略規划水平,做好創造環境、引導方向、提供服務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門功能性分工,有的重點抓基礎性研究,有的重點抓套用性研究,有的則要重點抓產業化推廣。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側重抓基礎,地方要更多抓套用。關於“一個加強”。即: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把握方向,突出重點,形成拳頭,狠抓落實。習近平同志特別指出:科技部要會同相關部門加快研究提出創新驅動發展頂層設計方案,全面分析影響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因素,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目標,在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特別是保護智慧財產權、放寬市場準入、破除壟斷和市場分割、建設協同創新平台、加大對創新型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完善風險投資機制、財稅金融、人才培養和流動、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管長遠的改革方案。
四、落實“三個牢牢把握”要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
推進科技創新,必須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大趨勢、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這是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的要求。該書第六、七、八部分分別收入了這方面的論述。
關於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看清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否則花了很多錢、投入了很多資源,最後也難以取得好的成效。習近平同志看了很多介紹世界科技發展的材料,對一些新突破新趨勢高度重視。比如對於大數據、雲計算、高端晶片,對於3D列印、先進制造、量子調控,對於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識本質,對於機器人革命、軍用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等,習近平同志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保持密切關注。
綜合分析世界科技發展形勢,習近平同志提出要高度關注以下幾個趨勢:一是移動網際網路、智慧型終端、大數據、雲計算、高端晶片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將帶動眾多產業變革和創新;二是圍繞新能源、氣候變化、空間、海洋開發的技術創新更加密集;三是綠色經濟、低碳技術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四是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帶動形成龐大的健康、現代農業、生物能源、生物製造、環保等產業。他指出: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國爭相調整、適應,抓緊實施必要改革。要密切跟蹤、科學研判世界科技創新發展的趨勢,看到差距,找準問題,對看準的方面超前規劃布局,將成熟的思路及時轉化為政策舉措,切實加大投入,搶占先機。不僅要趕上時代,而且要勇於引領時代潮流、走在時代前列。
關於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大趨勢。科技革命必然引發產業革命。當今全球科技革命發展的主要特徵就是從“科學”到“技術”轉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習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創新及其成果決不能僅僅落在經費上、填在表格里、發表在雜誌上,而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推動力,轉化為人民福祉。要從實際出發,著眼於全球產業發展和變革大趨勢,瞄準世界產業發展制高點。要堅持產業化導向,加強行業共性基礎技術研究,努力突破制約產業最佳化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提供有力支撐。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為主攻方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到產業發展上。要實施一批關係國家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形成若干戰略性技術和戰略性產品,開闢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他強調,這是化解產能過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
習近平同志還結合世界產業發展新趨勢,對中國發展海洋科學,節水、治污、水生態修復,農業科技化工業化,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大型客機研發生產,發展新能源汽車,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能源技術開發利用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關於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推進自主創新,人才是關鍵。沒有強大人才隊伍作後盾,自主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習近平同志指出,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要把科技創新搞上去,就必須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培養集聚人才,既要有識才的眼光、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要有健全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制機制。
習近平同志從人才使用、培養、引進三個方面對改革和完善人才發展機制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他強調,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學家。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用好人才,重點是科技人員。既要用事業激發其創新勇氣和毅力,也要重視必要的物質激勵,使他們“名利雙收”。用好人才,還要用好企業家。企業家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要推動企業家積極投身創新事業,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和創新收益,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激發他們的創新激情。還要重視發揮技術工人隊伍作用,讓他們參與工藝改進和產品設計,使他們的創新才智充分涌流。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形成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吸取國際先進經驗,按照人才成長規律改進人才培養機制,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三是要積極引進海外優秀人才,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讓有志於來華發展的外國人才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為他們施展才能、實現事業夢想提供更加廣闊的舞台。
作品評價
時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尚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論述,矗立時代變革前沿,根植中國發展實踐,以創新發展為鮮明主線,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之光,是馬克思主義科技學說中國化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發展。習近平同志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產生於世界科技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時期,根植於中國創新發展的具體實踐,必將在全面貫徹和有效運用中有力地指導實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不斷展現其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