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一部政治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5月。

該書摘編了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了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要形成以新的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水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
  • 作者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 類別:政治
  • 首版時間:2017年5月
  • 字數:約177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評價,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收入494段論述,分十個專題。前面四個專題,主要是有關經濟建設的重大意義、新的發展理念、市場和政府的關係,以及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是很巨觀、涉及全局的重大問題。第五、六、七、八、九五個部分,是有關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四化同步”發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以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這些也都是關係全局的重大戰略。最後一部分,也就是第十個專題,講的是貫徹穩中求進總基調,全面提高黨的領導水平。

作品目錄

一、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
三、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四、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五、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六、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七、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八、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
九、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水平

創作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分析中國經濟發展形勢和任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提出並落實新發展理念,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就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摘自習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7年3月12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指示等120多篇重要文獻。

作品思想

一、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發展是硬道理,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探索鑄就輝煌中得到的深刻道理,也是面向未來實現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開宗明義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一重要論斷,鮮明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在黨的工作中心這個重大政治問題上的堅定態度。
習近平同志精闢分析了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4個主要特點: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他特彆強調,在看到這“四個變化”的同時,還要看到“四個沒有變”,增強新常態下發展的信心。即: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最佳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總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中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
撥雲見日,豁然開朗。習近平同志作出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判斷,使全黨在經濟發展怎么看這個重大問題上有了明確的認識。這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二、形成以新的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
解決了怎么看的問題,接下來就是怎么乾。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是管方向、管根本、管全局的東西。在新常態下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理念首先要轉變。這方面的論述主要反映在《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第二部分中。
進入2015年後,黨中央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十三五”規劃作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必須充分考慮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按照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總要求進行戰略謀劃。
2015年5月、6月、7月,習近平同志先後赴各地區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對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的認識不斷深入。他認為,在新常態下,必須徹底摒棄簡單以GDP論英雄,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全會鮮明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習近平同志指出,提出新發展理念是針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甦低迷開出的藥方。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以人民為中心是新發展理念的核心和靈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領導發展的根本目的。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習近平同志強調,按照新發展理念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也是關係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
新常態表面看是速度問題,實際上暴露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不合理的深層次問題,必須對中國經濟發展思路和工作著力點進行重大調整。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閉幕十幾天后,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對這個問題作出明確回答。他指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作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決策,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明確了經濟建設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點,既深化了怎么看,又解決了怎么乾的問題。
從國內外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新常態的大邏輯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側和需求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中國市場很大,需求旺盛,但一個主要問題是供需不對位。低端產品大量過剩,而需要的高端產品卻不能有效提供,很多消費者要到國外去購買。這反映了中國經濟結構不合理,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習近平同志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具體說來,就是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他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在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基礎上,對中國經濟發展思路和工作著力點的重大調整,是化解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困難和矛盾的重大舉措,也是培育增長新動力、形成先發新優勢、實現創新引領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選擇,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中國巨觀經濟管理必須確立的戰略思路。
在2015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對新常態怎么乾的問題集中做了闡述,提出十個“更加注重”,要求“努力實現多方面工作重點轉變”。在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套政策框架中,一系列大決策、大舉措、大手筆相繼推出,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造了新引擎、構建了新支撐。包括: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等等。這些重大戰略和重點任務的部署實施,拓展了市場空間,提升了發展質量,擴大了有效需求,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新的增長點。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從實際出發提出的這一套引領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框架,對指導經濟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落實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新發展理念要求,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理論觀點。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加快推進有利於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改革,有效解決供需結構不合理問題,都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習近平同志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說到底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講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打破壟斷,健全要素市場,使價格機制真正引導資源配置,同時要加強激勵、鼓勵創新,增強微觀主體內生動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潛在增長率。他特彆強調了深化改革的緊迫性,指出:“這個事情是帶根本性的,我們要是遲遲不動,世界上人家都在動,到時候他們調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而我們憋在那兒不動,還是濤聲依舊,那我們又會落後。”“要在新常態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必須依靠改革。因循守舊沒有出路,畏縮不前坐失良機。中國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不會動搖;中國改革的步伐將堅定向前、不會放慢。”
“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和“以新的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一套政策框架”,這一系列充滿著強烈改革創新精神的新理念、新政策、新舉措的提出,明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大方向、大思路。以此為基本遵循和工作著力點,開啟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征程。
三、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水平
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共產黨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成功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取決於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高不高。《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第十部分著重對這個問題做了論述。有這樣幾個觀點十分重要。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勢。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抓住了中心工作這個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開。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很多特點和特徵,但最本質的特徵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政治制度的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領導經濟工作制度日益完善,為推動各方面共同做好經濟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證。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經常審議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下,研究確定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要方針和政策,研究提出處理重大財經問題、重大生產力布局、重大建設項目的原則和措施。習近平同志還強調,各級黨委都要切實加強對本地區經濟工作的領導,強化重大事項的決策權、監督權,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加強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設,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推動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
學習和掌握經濟發展規律,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科學化水平。關於加強學習,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問題,習近平同志講得很多,認為這是一個“十分緊要的方面”。他一再強調,現在中國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分工日趨複雜、形態更加高級、國際國內聯動更加緊密,對黨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水平,做好經濟領導工作,必須有專業化能力支撐。領導幹部要勝任工作,不說外行話、不乾外行事,必須下大氣力完善知識結構、增長實踐才幹,缺什麼補什麼,既要多學一些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知識,也要多學一點國際、戰略、心理等方面的知識。他說,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誠願望,也有幹勁,但缺乏新形勢下做好工作的本領,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這種狀態在黨內相當一個範圍、相當一個時期都是存在的。因此,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都要努力增強本領,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他還指出,經濟工作有自身不可違背的客觀規律。要深入把握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使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更加自覺、更加有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法治經濟的本質要求就是把握規律、尊重規律,要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法治化水平。面對前所未有的複雜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任務,必須擁有更多政策水平高、專業能力強、實踐經驗多、善於做經濟工作的領導人才。只有全黨本領不斷增強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夢想成真。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掌握做好經濟工作的科學方法。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為什麼確定這樣一個“總基調”?習近平同志講得很清楚。他說,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要求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通過科學方法貫徹各項大政方針。總結幾年來的成功經驗,其要義有三:一是要保持戰略定力,穩中求進的根本點在於穩定大局、不斷進取。中國經濟經歷了長期繁榮,創造了發展奇蹟,進入深度調整階段必然帶來陣痛,甚至傷筋動骨。要認清大勢、從容不迫。二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防患於未然、防患於萌發之時,制定政策的前提是針對問題、開準藥方,充分估計最壞的可能性,同時通過工作確保不出現最壞的情景,堅決守住金融風險、社會民生、生態環境等底線。堅持實事求是、冷靜客觀是真正的自信,對最壞的情景一旦心中有數,就能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天塌不下來。三是要堅持功成不必在我,敢於擔當、銳意改革,既認識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一些長期存在的難題需要久久為功,又不能畏首畏尾,把問題留給後人,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習近平同志還指出,堅持這一工作“總基調”,“穩”的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上,確保增長、就業、物價不出現大的波動,確保金融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進”的重點要放在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上,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穩”和“進”要相互促進,經濟社會平穩,才能為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創造穩定巨觀環境;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取得實質性進展,才能為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創造良好預期。“穩”和“進”是辯證統一、互為條件的。一靜一動,靜要有定力,動要有秩序,關鍵是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度。

作品評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一書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經濟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不僅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而且為我們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黃浩濤:《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成果。我們要確立堅定政治信念,清醒的理論自覺和科學的思維方法,運用於經濟科學研究,作出無愧於時代的新貢獻。

出版信息

書名
ISBN
出版社
出版時間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
9787507338126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7年5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