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是2017年7月,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基本介紹

  • 書名: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
  • 作者: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 類別:政治
  • 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7月
圖書發行,圖書內容,內容解讀,圖書意義,

圖書發行

2017年7月,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一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

圖書內容

《論述摘編》共分9個專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與時俱進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
書中收入330段論述,摘自習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7年5月3日期間的講話、報告、談話、指示等70多篇重要文獻。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內容解讀

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一書,日前在全國出版發行。全書共分9個專題,收入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1月15日至2017年5月3日期間的講話、報告、談話、指示等70多篇重要文獻中的330段論述,涵蓋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核心思想和理論精髓,是習近平重要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進一步堅定政治自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之所以團結帶領人民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長期探索的基礎上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並且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這條道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實踐證明,我國政治制度有著鮮明的特色和優勢。習總書記深刻指出:“這樣一套制度安排,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係,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習總書記反覆強調,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治制度,走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必須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既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又有嚴謹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實現形式和可靠的推動力量。其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原則等,都在憲法中得到了確認和體現,其精神實質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相互促進,必須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展。“只有紮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堅定製度自信,首先就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要堅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不拘泥於刻板的模式,既要把握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又要把握走過的發展道路、積累的政治經驗、形成的政治原則,還要把握現實要求、著眼解決現實問題,注重實際效果。
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要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時最為強調的原則性問題,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關鍵所在。習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黨的領導、依法治國、人民當家作主三者之間的關係,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實施好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不能把三者對立起來,更不能用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來動搖和否定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領導核心作用,至關重要的是維護黨中央權威。要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的領導核心,不斷強化“四個意識”,確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圖書意義

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重要論述,對於全黨全社會進一步堅定政治自信,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